百词典

《琵琶泉》

时间: 2025-08-08 21:02:26

诗句

险道人幽邃,深溪转岑寂。

苍烟郁孤岩,秀石围断壁。

古藓甃碧润,寒泉洒清滴。

谁能厌尘襟,兹可供洗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21:02:26

原文展示: 琵琶泉 文同 〔宋代〕 险道人幽邃,深溪转岑寂。 苍烟郁孤岩,秀石围断壁。 古藓甃碧润,寒泉洒清滴。 谁能厌尘襟,兹可供洗涤。

白话文翻译: 险峻的小道通向幽深之处,深溪旁变得异常寂静。 苍茫的烟雾笼罩着孤独的岩石,美丽的石头环绕着断裂的岩壁。 古老的苔藓覆盖着碧绿的石井,寒冷的泉水滴落着清澈的水珠。 谁能厌倦尘世的烦扰,这里可以提供心灵的洗涤。

注释:

  • 险道:险峻的小道。
  • 幽邃:幽深。
  • 岑寂:寂静。
  • 苍烟:苍茫的烟雾。
  • 郁:笼罩。
  • 古藓:古老的苔藓。
  • 甃:石井。
  • 碧润:碧绿而湿润。
  • 寒泉:寒冷的泉水。
  • 尘襟:尘世的烦扰。
  • 兹:这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之美。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同隐居或游历时,面对自然美景,感叹尘世的纷扰,希望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诗中,“险道人幽邃,深溪转岑寂”描绘了环境的幽静,而“苍烟郁孤岩,秀石围断壁”则进一步以苍茫的烟雾和孤独的岩石来强化这种寂静之美。最后两句“谁能厌尘襟,兹可供洗涤”直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的烦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 首句“险道人幽邃,深溪转岑寂”通过“险道”和“深溪”描绘了环境的幽静,而“幽邃”和“岑寂”则强化了这种寂静之美。
  • 次句“苍烟郁孤岩,秀石围断壁”以苍茫的烟雾和孤独的岩石来进一步描绘这种寂静之美,同时“秀石围断壁”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第三句“古藓甃碧润,寒泉洒清滴”通过古老的苔藓和寒冷的泉水来描绘自然的清新,而“碧润”和“清滴”则强化了这种清新之美。
  • 末句“谁能厌尘襟,兹可供洗涤”直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的烦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烟郁孤岩”中的“苍烟”比喻苍茫的烟雾。
  • 拟人:如“深溪转岑寂”中的“转岑寂”赋予深溪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险道人幽邃,深溪转岑寂”中的“险道”与“深溪”,“幽邃”与“岑寂”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希望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险道、深溪、苍烟、孤岩、秀石、古藓、寒泉。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幽静、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这些意象,作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烟郁孤岩”中的“苍烟”比喻什么? A. 苍茫的烟雾 B. 孤独的岩石 C. 美丽的石头 D. 古老的苔藓

  2. 诗中“谁能厌尘襟,兹可供洗涤”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B. 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C. 对古老苔藓的喜爱 D. 对寒冷泉水的喜爱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文同《琵琶泉》:两者都描绘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隐逸之情,而文同的诗则更多表达对尘世烦扰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和鉴赏。

相关查询

秋宵怀湖上 偶书 谏逐客书 重阳示万同德 和陈倅灵壁寄莹中二首 其二 和陈倅灵壁寄莹中二首 其一 和陈倅泛舟寄莹中德翁印老 其二 和陈倅泛舟寄莹中德翁印老 其一 舟中不寝奉怀齐安潘大临蕲春林敏功 闻徐师川自京师归豫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乡镇企业 鱼字旁的字 玄舍 陵螺 歺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老成凋谢 计穷智短 议论纷错 正儿八经 夕字旁的字 包含缀的词语有哪些 竹园精舍 留连忘返 包含垒的成语 见字旁的字 饱食思淫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