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31:41
清平乐 晚凉和忆侨弟韵
作者: 邓瑜 〔清代〕
芭蕉秋战。雨过闲庭院。
水面风来帘乍卷。吹得鬓丝微乱。
桃笙凉透昏黄。蛙声闹出池塘。
绿遍梦中春草,浑忘人在他乡。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芭蕉在秋风中摇曳,雨过之后的庭院显得静谧。微风吹动着窗帘,令人感觉头发微微凌乱。桃花的笙声透着一丝凉意,夜色中的蛙鸣从池塘传来。春天的草在梦中显得格外青翠,仿佛让我忘却了身在他乡的孤独与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愁绪”这一传统主题。
作者介绍
邓瑜,清代诗人,生活在清代中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雅致。邓瑜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秋季,正是思乡的时节。可能是由于对侨弟的思念,诗人在此时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情。
《清平乐 晚凉和忆侨弟韵》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思乡情怀的作品。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芭蕉秋战”引入了秋天的气息,秋风吹动芭蕉,增添了几分清冷的感觉。接下来的“雨过闲庭院”描绘了雨后的宁静,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水面风来帘乍卷”中,微风轻拂,窗帘轻舞,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凉意,暗示着内心的隐忧。
“桃笙凉透昏黄”则将夜色与凉意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蛙声的“闹”与“池塘”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最后一句“绿遍梦中春草,浑忘人在他乡”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绿草如茵的梦中,令诗人几乎忘却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整首词在细腻的描绘中,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情感的深邃,令人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水面风来帘乍卷”生动地表现了风与窗帘的互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全诗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自然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与孤独。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时,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词汇
选择题:诗中哪种植物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A. 桃花
B. 芭蕉
C. 柳树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声音是__声,增添了秋夜的生机。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邓瑜的《清平乐》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直接的思乡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表达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平乐 晚凉和忆侨弟韵》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