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 其十一》

时间: 2025-04-27 15:13:52

诗句

银河乍转。

梦里春宵宴。

按舞羽衣疑月殿。

摇曳玉阶柳线。

碧城十二凄迷。

罗衾不耐单栖。

画里屏山只赤,琼宵何处丹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3:52

原文展示:

银河乍转。梦里春宵宴。按舞羽衣疑月殿。摇曳玉阶柳线。碧城十二凄迷。罗衾不耐单栖。画里屏山只赤,琼宵何处丹梯。

白话文翻译:

银河突然转动,梦中春夜的宴会。按舞者穿着羽衣,仿佛在月宫殿中翩翩起舞。摇曳的柳枝在玉阶上轻轻摇动。碧城内的景象凄迷而美丽,罗衾下独自躺着,实在难以忍受孤寂。画中屏风山脉只是赤裸裸的,琼楼仙阁何处能找到通往仙界的阶梯?

注释:

  • 银河乍转:银河突然转动,形容夜空的变化。
  • 梦里春宵宴:梦中春夜的宴会,描绘美好的梦境。
  • 按舞羽衣:按着节奏舞动,羽衣指轻盈的舞衣,暗示高雅的舞蹈。
  • 疑月殿:怀疑是在月亮的宫殿中,展现出梦幻的氛围。
  • 摇曳玉阶柳线:柳树的枝条在玉阶上轻轻摇曳,形象生动。
  • 碧城十二凄迷:碧城的景象令人迷惘,可能指代繁华已逝。
  • 罗衾不耐单栖:罗衾为轻薄的被褥,独自一人难以忍受孤寂。
  • 画里屏山只赤:画中的山脉只是空洞的,没有生机。
  • 琼宵何处丹梯:琼楼仙阁何处有通往仙界的阶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字松年,号雪轩,湖南人,曾任教职,诗词创作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赵尊岳的晚年,借助梦境的意象,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十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春夜宴会,诗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开头的“银河乍转”便将读者引入一个虚幻的境界,仿佛是从现实中瞬间转入梦境,令人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接下来的“梦里春宵宴”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梦境的主题,宴会的场景充满了喜悦与欢庆,但又不免透出一丝惆怅。

舞者的“羽衣”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梦幻与现实交融的象征。诗人以“疑月殿”来表现这种梦境的虚幻,让人觉得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接着,柳线在“玉阶”上摇曳,描绘出一种轻盈的美感,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的短暂与无常。

“碧城十二凄迷”一句,显露出一种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而“罗衾不耐单栖”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画里屏山只赤,琼宵何处丹梯”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融,以及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河乍转:引入夜空的变化,营造出神秘氛围。
  2. 梦里春宵宴:梦中的宴会,增添了梦幻色彩。
  3. 按舞羽衣疑月殿:舞者的轻盈舞姿,使人如入月宫。
  4. 摇曳玉阶柳线:柳枝的摇曳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5. 碧城十二凄迷:对碧色城市的描绘,营造出凄迷之感。
  6. 罗衾不耐单栖:表达孤独感,情感转向个人。
  7. 画里屏山只赤:画中的山脉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8. 琼宵何处丹梯: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表达终极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比作月宫的仙子,增强梦幻感。
  • 拟人:柳线“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罗衾不耐单栖”,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银河:象征宇宙与梦幻。
  2. 春宵:代表温柔的夜晚,暗示爱情与美好。
  3. 羽衣:象征轻盈与优雅,梦幻的舞者。
  4. 柳线:自然的柔美,暗示生命的脆弱。
  5. 碧城:繁华与迷惘的结合,象征失落的美好。
  6. 罗衾:孤独的象征,表达对情感的渴望。
  7. 屏山:描绘静谧与空虚。
  8. 丹梯: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河乍转”中的“银河”指代什么? A. 一条河流
    B. 星河
    C. 诗人的思乡情
    D. 梦境

  2. “罗衾不耐单栖”中的“罗衾”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繁华
    D. 梦想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孤独感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通过夜景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但更偏向豪放与壮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春夜的繁华与欢愉,更加热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赵尊岳诗词集》

相关查询

寄喻叔奇 因诚斋寄张三十叔 次韵斯远见寄 寄刘叔骥 即事呈斯远三首 同张伯永出郊迓客倦叹之余因以成咏 十月见菊二首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舟中读子进昆仲西游集有怀其人作诗寄之并示成父弟二首 其一 十月八日闻鸡鸣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翻阅数诗有怀斯远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坚韧不拔 月字旁的字 白玉钩 包含谚的词语有哪些 儿女私情 单人旁的字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包含冠的词语有哪些 鞬櫜干戈 髦徒 先字旁的字 皮靷 簠簋不修 诞罔不经 釆字旁的字 老老少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