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24
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涧溪苹采采,夙夜被祁祁。
琴瑟鸡鸣御,山河象服宜。
西悲零雨日,南望殷雷时。
彤管今犹美,归荑不及贻。
衔命龙荒日,危机呼吸閒。
内言知勉正,时事迄多难。
误国头颅去,和戎使节还。
至今为厉梗,抚事不胜潸。
溪涧中的苹草随风摇曳,夜以继日地被雨水滋润。
琴瑟声中,鸡鸣声响起,山河的安宁似乎也得到了维护。
我向西望去,悲伤的雨滴洒落在日头之上,向南望去,却又听到雷声的轰鸣。
那红色的笔管如今依然美丽,但却无法带回已逝的时光。
衔命而来的龙在荒凉的日子里,危机四伏,呼吸间感到无比的压迫。
在内心深处,我知道应当努力修正,但时局依然艰难。
误国的头颅已然落下,而归和的使者依旧返回。
时至今日,这些都成为了令人痛苦的回忆,感叹之余,不胜感伤。
《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念的挽诗,展现了魏了翁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的开头以自然景象入手,描绘了溪水和苹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然而,这样的宁静却与后文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西边的细雨和南方的雷声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与不安。
诗中反复提及的“琴瑟”和“鸡鸣”,不仅仅是生活的象征,也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透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逝去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在对友人的回忆中,诗人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情怀。
最后几句,诗人更是直面历史的悲哀,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伤。可见,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挽诗,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魏了翁的诗歌艺术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比、排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例如,“琴瑟”和“鸡鸣”的并列对比,突出了宁静与动荡的对立。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以及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琴瑟”象征着什么?
A. 和谐美好生活
B. 战争与冲突
C. 个人命运
D. 自然之美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乐观
B. 忧虑
C. 无所谓
D. 绝望
“西悲零雨日,南望殷雷时”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象
B. 友谊的美好
C. 社会动荡
D. 个人情感
答案:1.A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的详细解析与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