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7:47
紫团参寄王定国
苏轼 〔宋代〕
谽谺土门口,突兀太行顶。
岂惟团紫云,实自俯倒景。
刚风被草木,真气入苕颖。
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
纤攕虎豹鬣,蹙缩龙蛇瘿。
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聘。
矧予明真子,已造浮玉境。
清宵月挂户,半夜珠落井。
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
东坡犹故目,北药致遗秉。
欲持三桠根,往侑九转鼎。
为子置齿颊,岂不贤酒茗。
在土门口的清幽处,太行山的顶峰巍峨耸立。
这不仅仅是紫色的云彩,实际上它俯瞰着这美丽的景色。
劲风拂过草木,真气渗透到苕草中。
我曾听说有些人衔着灵芝,生长在这羊肠小道的岭上。
纤细的草丛中藏匿着虎豹的鬣毛,龙蛇的瘿块蜷缩着。
蚕头试着轻轻咀嚼,龟息变幻着形状。
更何况我这位明真子,已经造访过浮玉的境界。
清冷的夜晚,明月挂在窗户上,半夜时分珠子落入井中。
心灰意冷的我,已经在长时间的喘息后安静下来。
东坡的目光依旧,北药的遗秉在手中。
我想要持有三桠根,去为九转的鼎送上美酒。
为我的孩子准备齿颊,岂不是贤良的酒与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广博的才华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散文、词曲风格各异,尤以豪放派的词作最为人知。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紫团参寄王定国》创作于苏轼晚年,写作目的可能是寄托对友人的关怀,同时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此诗所提及的紫团参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象征着长生与健康,寓意深远。
《紫团参寄王定国》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寄托了对友人的关怀。在开头部分,诗人描绘了土门口的环境,展现出太行山的巍峨气势,接着通过“团紫云”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诗中多次提到“真气”,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精华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
在中间部分,诗人用“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聘”来比喻生命的变化与无常,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欲持三桠根,往侑九转鼎”,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后代留下美好遗产的愿望。
整首诗气韵生动,既有景色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表达了对长生与健康的渴望,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色主要是?
A. 河流
B. 山峰
C. 沙漠
D. 森林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紫云”象征着__。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渴望。
对 /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