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4:10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作者: 梅尧臣
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诗的意思是:一位儒将来到边塞,敌人的尘埃不再侵犯边疆。将旗帜卷起,眺望汉地,收起马匹,进入胡人的天际。清晨的营地里鼓声阵阵,夜晚峡谷中筝声悠扬。遥远的玉关之路,烽火信号不必传递。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关注社会、历史和自然。他的诗风简练、清新,常用机智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需要捍卫边疆的时候。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国家边防的关心和对将领的赞颂。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与军事将领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儒将的描写,展示了他在边疆的威仪与和平的追求。首句“儒将一临塞”引入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这位将领的文人气质。接下来的“虏尘无犯边”则描绘了他到来后,敌人不再侵犯的局面,展现了将领的威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军营生活的细致描绘,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有力的气氛。
作者运用了“卷旗瞻汉地”的意象,象征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和平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军营的生活和烽火的传递,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整首诗在气势上既有雄浑的军事气息,又透出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兵役的关心,表现了将领的勇敢和智谋,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儒将”指的是:
A. 文人将领
B. 军事将领
C. 普通士兵
“卷旗瞻汉地”表达了:
A. 对敌人的挑战
B. 对故土的眷恋
C. 对战争的向往
“烽火不须传”说明什么?
A. 战争即将来临
B. 边疆安宁
C. 信息传递不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梅尧臣的《寄渭州经略王龙图》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于将领的角色和边防的安宁,而后者则更多地抒发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两首诗虽然在主题上有不同,但都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