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4:25
点绛唇 送春
满地榆钱,笑伊难买春光住。
落花飞絮,脉脉添愁绪。
春去春来,试问归何处。
垂杨树,几番烟雨,绿遍江南路。
满地的榆钱(春天的象征),即使笑着也无法买到这春光的留驻。
落花与飞絮,似乎在无声中增加了我的愁绪。
春天去春天来,试问它到底归向何处呢?
垂杨树下,经历了多少次烟雨,江南的路上已是绿意盎然。
作者介绍: 王梦兰,清代女诗人,生于徽州,因其才华和对诗词的热爱而在当时享有盛誉。她的诗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欣赏春光的同时,感受到春去春来的无常与愁绪的叠加,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点绛唇 送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开头“满地榆钱,笑伊难买春光住”以榆钱作为春天的象征,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又带有一种无奈。接下来的“落花飞絮,脉脉添愁绪”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落花和飞絮的意象不仅美丽,也让人感到春天的易逝与忧伤。
“春去春来,试问归何处”这一句透出一种对时光流转的哲思,春天似乎在不断地来去,而诗人却在思考春天的真正归宿。最后的“垂杨树,几番烟雨,绿遍江南路”则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垂柳在烟雨中摇曳,衬托出江南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满地榆钱”中,“榆钱”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脉脉”是形容什么?
“春去春来,试问归何处”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梦兰的《点绛唇 送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王梦兰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珍惜与享受。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