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14:43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往年我在瀼溪边游玩,那里的居民都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如今我再来游览这个地方,瀼溪的人见到我感到惊讶。我的心与他们的心,岂会有辱没与荣耀的分别?他们的心与我不同,或许是因为我戴着冠帽、佩戴着缨带。古人对于这样的事情都感到厌恶,所以我辞去了公卿的职务。即使在贫穷的乡村,我也愿意回去耕种。更何况经历了动乱,我已厌倦了战争的噪音。我尤其喜爱那一溪水,它能让我保持清白的名声。最终,我还是会来到这溪边,饮水、吃饭,度过我的一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结,字子升,唐代诗人,与王维、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风清新淡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结回到曾经游玩的地方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当下社会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厌弃与对生活简单纯粹的向往。
《喻瀼溪乡旧游》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元结通过对瀼溪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开篇即以“往年在瀼滨”引入,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的背景,展现了诗人曾在此地的惬意时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曾经的人们因他的到来而感到惊讶,这种反差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距离感。
诗中的“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表明自己与乡民之间并无高低之分,强调人心的本质。接着,他提到“昔贤恶如此”,更是表达了对古代士人清高志趣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功名的弃绝。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生活的思考,提到“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反映出一种安于平淡的生活态度。再到“尤爱一溪水”,则是对自然的深切眷恋,象征着清白与宁静。最后以“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作结,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片净土上度过余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元结对故乡的热爱、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个体情感和深远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元结对故乡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漠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溪水的爱与对乡民心态的感悟,展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瀼溪人对诗人的反应是什么?
A. 感到高兴
B. 感到惊讶
C. 感到无所谓
D. 感到愤怒
诗人选择辞去公卿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名利的厌倦
C. 想要旅行
D. 寻求冒险
诗中“尤爱一溪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战争
B. 自然的热爱
C. 名利
D. 乡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