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1:33
露冕优分竹,题舆佐画圻。
比年携手乐,兹日赏心违。
斋祀春来并,娱游别后稀。
谁怜从窭卒,草际犯寒归。
在竹林中游玩时,露珠在冠冕上闪耀;我在车上题写诗句,伴随着美丽的画面。
去年我们一起享受欢乐,而今天却因赏心的事而感到违和。
春天的祭祀与游乐常常相伴,但自从分别后,游玩的机会却变得稀少。
谁会怜悯我这个贫穷的人,在草丛中冒着寒风归来呢?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通过“斋祀”和“春来”等词汇,可以联想到古人对春天的重视与对祭祀仪式的尊重。古代春天常常是祭祀的时节,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且在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起初,诗人通过“露冕优分竹”这样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但随后便转入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比年携手乐,兹日赏心违”一句,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带来的淡淡忧伤。诗人在享受春日美景时,却感到心情的违和,似乎在提醒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与改变。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由美好转向忧伤,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经历的思绪变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对比,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诗中提到的“斋祀”指的是什么?
A. 祭祀活动
B. 娱乐活动
C. 学习活动
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记
B. 怀念
C. 厌恶
“谁怜从窭卒”中的“窭”是什么意思?
A. 富有
B. 贫穷
C. 忙碌
答案:1. A 2. B 3. B
对比司马光的这首诗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后者则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