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9:23
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其墀。
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
反汉须知为鼂错,成秦恐不在於期。
和其自有和其策,却恐诸公未必知。
为了寻求成事而纳币,这种做法已经不再可行。
如何能忍心将信件送到君王的门前呢?
同在一片天空下,心意却不再坚如磐石;
九州大地上,满是鲜血与泥泞。
反抗汉朝必须懂得鼂错的道理,
成就秦国的希望恐怕已不再于此时。
和解自有和解的办法,
但我担心诸位未必能理解。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以诗词见长。其诗风以豪放、直率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复杂。
《和戎》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频繁侵扰南宋政权的时期,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解与和平的渴望。
《和戎》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警示意味的古诗,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的前两句以“纳币求成事已非”开头,直接指向当时的政治现实,表明通过金钱来获取权力的手段已然失效,暗示对统治者的失望与不满。接下来的“可堪函首献其墀”,则表现了诗人对进谏的无奈与困惑。
第三句“一天共戴心非石”,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作石头,表明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已经不复存在。紧接着的“九地皆涂血尚泥”,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战争带来的惨烈场面,表现了国家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后半部分提到反抗汉朝的鼂错,和对秦国成就的反思,表达了历史教训的深刻,暗示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最后一句“和其自有和其策,却恐诸公未必知”,则是对当权者的警示,劝告他们要认真思考和解的策略,但也表现出对他们理解能力的质疑。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深邃,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的作品。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表现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与警觉,强调和解的重要性,以及对当权者的劝谏。
诗中“纳币求成事已非”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九地皆涂血尚泥”主要表达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却恐诸公未必知”中“诸公”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