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3:38
《石州慢(和赵见独书事,见独善鼓琴)》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天迥楼高,日长院静,琴声幽咽。
昵昵恩情,切切言语,似伤离别。
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
仿佛江上移舟,听琵琶凄切。
休说。春寒料峭,夜来花柳,弄风摇雪。
大错因谁,算不翅六州铁。
波下双鱼,云中乘雁,嗣音无计,空叹初谋拙。
但愿相逢,同心再绾重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高楼远眺的场景,白天漫长,院子静谧,琴声幽幽,似乎传达着一种淡淡的哀伤。词中提到的“恩情”和“言语”,流露出对离别的忧伤与怀念。诗人追忆子期,不禁想到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而今却只听得新声。仿佛置身于江上,听着琵琶声凄切,心中愈加感慨。春寒料峭,夜里花柳摇曳,似乎在风中摇曳着我的思绪。大错究竟是谁的呢?难道算不上一段美好的缘分?鱼在波下游动,雁在云中飞翔,音信无从传达,只能空叹最初的谋划多么拙劣。只希望再次相逢,心意相通,重新缔结情谊。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丽。其作品常表现对友人及知音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词人与友人赵见独相聚之际,因琴声引发对知音的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离别的怅惘。
《石州慢》以自然景观和音乐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开篇“天迥楼高,日长院静,琴声幽咽”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凝滞。接着,词人回忆起与子期的知音情谊,强调那种“高山流水”的深厚关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随着词句的推进,春寒的凛冽与夜来花柳的摇曳,增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感。
整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使得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是“仿佛江上移舟,听琵琶凄切”,在音响与景象的结合上,有着极强的表现力。最后,词人以“但愿相逢,同心再绾重结”结束,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的追忆与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重聚的期待,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期”代表什么?
A. 友人
B. 知音
C. 学者
“天迥楼高,日长院静”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宁静
C. 纷乱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再次相逢
B. 不再相见
C. 忘记过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