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周畏知二首》

时间: 2025-05-01 13:48:40

诗句

目疾初传剧,犹思碍读书。

那知遽至是,此恨合何如。

我已鬓俱白,要能世久居。

吾人门户责,骥子总怜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8:40

原文展示: 挽周畏知二首 赵蕃 〔宋代〕 目疾初传剧,犹思碍读书。那知遽至是,此恨合何如。我已鬓俱白,要能世久居。吾人门户责,骥子总怜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眼疾初发时,我还在想着如何不影响读书。哪知道病情迅速恶化,这种遗憾该如何表达。我已经两鬓斑白,只希望能长久地活在世上。作为家族的门户责任,我总是怜爱着我的孩子。

注释:

  • 目疾:眼病。
  • 剧:严重。
  • 遽至是:迅速到达这种地步。
  • 此恨合何如:这种遗憾该如何表达。
  • 鬓俱白:两鬓都白了,形容年老。
  • 要能世久居:希望能长久地活在世上。
  • 门户责:家族的责任。
  • 骥子:好马,比喻优秀的孩子。
  • 总怜渠:总是怜爱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东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晚年所作,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家族责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眼疾加重,身体日渐衰弱的情况下所作。诗中透露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晚年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目疾初传剧,犹思碍读书”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身体状况的恶化。“那知遽至是,此恨合何如”则进一步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后两句“我已鬓俱白,要能世久居”和“吾人门户责,骥子总怜渠”则转向对家族责任的思考,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赵蕃晚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疾初传剧,犹思碍读书:眼疾刚开始严重时,我还在考虑如何不影响读书。
  2. 那知遽至是,此恨合何如:哪知道病情迅速恶化,这种遗憾该如何表达。
  3. 我已鬓俱白,要能世久居:我已经两鬓斑白,只希望能长久地活在世上。
  4. 吾人门户责,骥子总怜渠:作为家族的门户责任,我总是怜爱着我的孩子。

修辞手法:

  • 比喻:“骥子”比喻优秀的孩子。
  • 对仗:“目疾初传剧”与“那知遽至是”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命的无常和对家族责任的思考。通过对自己眼疾加重的描写,赵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 目疾: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鬓俱白:象征着年老和生命的有限。
  • 骥子:象征着家族的希望和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宋代

  2. 诗中“目疾初传剧”指的是什么? A. 眼病刚开始严重 B. 读书受到影响 C. 病情迅速恶化 D. 家族责任 答案:A. 眼病刚开始严重

  3. 诗中“骥子”比喻什么? A. 好马 B. 优秀的孩子 C. 家族责任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B. 优秀的孩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感受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 太常引 小重山 三奠子 乾荷叶 东胜道中 亭帐 焚胜梅香 春始来 客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流星赶月 包含绿的词语有哪些 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边方 听小骨 見字旁的字 箫台 敬授民时 面字旁的字 恶语伤人六月寒 直口无言 庞眉白发 足字旁的字 包含岱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英果 惊心动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