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19
燕子楼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
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
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
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自从和张公子分别后,月光美景让我不想下楼。楼上栖息的燕子,百年来都在赞美风流。
我游览彭城的城门,来祭奠楚王的宫阙。
我问这座楼在哪里,回答是城东草木如雪。
蛾眉的美丽不再缺乏,却又何必追究埋没的原因。
为何张家妾的名声,能与山川同存?
自古人皆有一死,忠义的精神却长存不灭。
只愿流传美人的心,不愿谈论美人的容颜。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星洲,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不屈不挠,最终被俘并杀害。其诗歌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忠诚与正义的主题。
《燕子楼》是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写的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人的追忆。诗中涉及对忠义的赞美以及对美丽事物的珍视,反映出他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燕子楼》是文天祥在历史变迁中写下的佳作,诗中充满了历史感与人生哲理。开篇以“自别张公子”点明离别之情,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通过燕子这一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风流的情感。诗句“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
“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体现了对美的思考,虽然美丽的女子屡见不鲜,但真正的美在于心灵。最后,诗中将忠义与美人心相提并论,强调了内在的美与情操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对忠义精神的弘扬,展现出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深厚情怀。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强调美在于内心而非外表,反映出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坚定信念与深情厚谊。
“自别张公子”中的“张公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蛾眉”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