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4:09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整夜柴门紧闭,没有心情去接待那些士绅。
山中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而世间却少有完全的人。
诸吕之事几乎使汉朝灭亡,商翁却没有在秦朝做官。
在柴桑这个偏僻的地方,仍然有晋朝的遗民。
作者介绍:汪元量,字君谦,号石田,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士绅世界的厌倦,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对自我人生的探索。诗作产生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士人的困境使得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颇有感慨。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对自然乐趣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柴门的紧闭,暗示了诗人对与外界士绅交往的拒绝,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山中多乐事”,强调在自然中可以获得的快乐,体现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世上少全人”则是一种对人性的思考,指出在复杂的社会中,真正完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失望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诸吕几亡汉”和“商翁不仕秦”,警示了历史的教训,表明即使有才干的人也可能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进一步强调了政治的复杂与无常。
最后一句“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则是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尽管晋朝已灭亡,但仍有遗民在此生存,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个体命运的交织。整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是对自我存在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批判,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人性与生活选择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缙绅”指的是:
A. 农民
B. 士大夫
C. 商人
D. 文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诸吕几亡汉”是指____的权力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