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8:25
念奴娇 十四夜对月同王阮亭员外八叠前韵
作者:陈维崧
三更以后,碧天刚碾上一轮圆月。
娇女故园应学母,宛转画眉梳发。
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
南飞乌鹊,绕枝何处栖歇。
我欲吹裂玉箫,拓残金戟,小把愁肠豁。
生不神仙兼将相,负此秋光堆雪。
灯下吴钩,腰间宝玦,拉杂都摧折。
明当竟去,终南闻道奇绝。
在深夜三更以后,碧蓝的天空上刚刚升起一轮圆月。
娇美的女子在故乡应该像她的母亲那样,轻柔地梳理发髻,似画眉鸟般婉转动人。
古老的巷子里,蟋蟀在吟唱,小窗外,雁声传来,看到这些情景让我感到无比悲伤。
南飞的乌鹊,不知在何处栖息,绕着树枝徘徊。
我想要吹奏玉箫,划破这残留的金戟般的忧愁,想要将愁肠一并豁开。
我生不如神仙或将相,怎能负了这秋光与白雪的美景。
灯下的吴钩,腰间的宝玦,统统都被我摧毁了。
明天将要离去,终南山下的道理将会奇绝无比。
作者介绍:陈维崧(1665-1730),清代诗人,字子默,号芥舟,江苏人。擅长词、诗,风格多样,情感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在月夜与友人相聚时,感受到了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的场景,借助自然景色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开篇以“碧天”和“圆月”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享受。接着通过对“娇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古巷蛩吟,小窗雁语”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蟋蟀与雁声交织,触景生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南飞的乌鹊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
诗中“我欲吹裂玉箫,拓残金戟”则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虽然生不逢时,但仍不愿放弃追求美好与理想的决心。最后,作者通过灯下的吴钩与腰间的宝玦,象征人生的沉重与无奈,直面生活的艰辛与曲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无尽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坚韧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的“娇女”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古老的传说
C. 自然景色
“南飞乌鹊”象征着:
A. 归属感
B. 离别与孤独
C. 美好的未来
诗中提到的“吴钩”代表:
A. 理想
B. 现实的艰辛
C. 音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描绘了月夜的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而陈维崧的《念奴娇》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情感更为复杂。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陈维崧的这首《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