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0:50
说着幽岩意已清,那堪地近一牛鸣。尘萦俗累不容到,若见山灵烦寄声。
这首诗表达了在幽静的山岩中,我的心情已经清澈宁静,然而却听到近处传来的牛鸣声,打破了这种宁静感。俗世的尘埃和繁杂的事务让我无法抵达内心的宁静。如果能够见到山中的灵气,烦恼就可以寄托在那儿。
这首诗通过对宁静与喧嚣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世俗烦扰的无奈。开头的“说着幽岩意已清”,展现了诗人在幽静的山岩中独处时的清新心境,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而“那堪地近一牛鸣”一句,瞬间拉回现实,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喧嚣与烦扰,牛鸣声似乎是对宁静的直接打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无奈。
在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表明了他希望在自然中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使用“尘萦俗累”来形容世俗的繁琐,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最后一句“若见山灵烦寄声”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山灵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存在,象征着诗人向往的清净与自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烦扰的逃避,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长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牛鸣”主要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烦扰
C. 和谐
D. 快乐
“尘萦俗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人生的迷茫
D. 对未来的期待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多的是与友人对饮的欢愉,而李长庚的诗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逃避,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