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2: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44:02
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
忘机盟宿鹭,伐木听雏莺。
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
幽寻空作计,一夜雨连明。
我在兰亭久住,心情如同晋水般清澈。
忘却世俗的纷扰,与白鹭结下盟约,
砍伐树木时倾听小黄莺的歌唱。
万物也能理解人心,春天何曾有世俗情怀?
我孤独地寻觅着空虚的计划,
一夜之间,雨水连绵不断,直至天明。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风受到王维、李白的影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之际,表现了他在繁华世界中的孤寂与宁静的追求。
刘学箕的《用明叟韵并山行未成之意》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兰亭这一文化象征,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首句“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直接道出诗人对兰亭的依恋,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通过“忘机盟宿鹭”,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生灵结合,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伐木听雏莺”生动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倾听鸟鸣的恬淡情景,进一步加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转折到“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诗人提出了对世俗情感的反思,质疑在春天的美好中是否还能感受到人间的情感纠葛。这一反思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最后一句“一夜雨连明”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雨水的连绵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情,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滋润,象征希望与新生。
整首诗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久客住兰亭”中的“兰亭”指的是:
A. 一个著名的山脉
B. 一处文化聚会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D. 一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伐木听雏莺”主要表达了:
A. 诗人对砍伐树木的愤怒
B. 诗人对自然的享受与和谐
C. 诗人对鸟类的喜爱
D.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物亦知人意”主要反映了: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C. 物质的冷漠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