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58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乡的景象:渔舟被芦苇阻碍着进入,水面宽阔,周围的芦苇丛中隐藏着白鹭,仿佛一根钓鱼竿在水中摇曳。岸边的竹林中,一位老翁在悠闲地垂钓,水面上的浮萍随着水流轻轻荡漾。诗人怜惜那样的宁静与美好,却又感叹那芦苇与白鹭在寒冷的雪霜中是多么脆弱和不堪。
本诗并无明显典故,但可见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叶绍翁(1050年-1120年),字宗尧,号半山,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具有典雅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写作于宋代的乡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赋葛天民栽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诗中展现出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渔舟、芦苇、白鹭,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的开头“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用“低回藏鹭渚”描写了白鹭的优雅姿态,在水面上轻盈的飞翔,仿佛在和谐的自然中自由自在。
而“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则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溪边垂钓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一句“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则引发了诗人对自然脆弱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叶碍渔舟入”意指什么?
A. 渔舟进不去
B. 渔舟进得去
C. 渔舟在水中
诗句“荡户和萍送”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渔舟在水中
B. 浮萍在水面
C. 老人垂钓
诗中提到的“溪翁”是指什么?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小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江雪》与叶绍翁的《赋葛天民栽苇》均描绘了水乡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前者更显孤独与冷清,后者则更多了一份生机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