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19:03
大涤山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倦身只欲卧林丘,
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
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
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
碧桃开后更来游。
疲倦的身体只想在林丘上休息,
羽衣客知道我的心意,耐心相留。
泉水涓涓流淌,伴着夜雨声,
天风凛凛,四季如秋般冷清。
虎岩的月光淡淡,迷失了仙人之路,
龙洞的云雾深邃,透过别的州郡。
九锁青山其实并不锁住,
碧桃盛开之后,我还会再来游玩。
本诗中提到的“羽客”与道教文化相关,反映了古人对修道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九锁青山”则可能与古人对山的崇拜和对自由的渴望有关。
叶绍翁(约1120-约1180),字子华,号听雨,南宋诗人,以其古雅清新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写于作者隐居大涤山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表达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求。
《大涤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以“倦身只欲卧林丘”揭示了他身心疲惫的状态,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安宁。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泉水的涓涓流动与天风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清幽的氛围。
在“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中,诗人通过月光与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似乎在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然而,诗的最后两句“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的向往,青山虽被锁住,但心灵向往的自由与乐趣并未受限,桃花盛开时,他必将再次来此游玩。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大涤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远的情感,叶绍翁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似梦似幻的境界,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启迪。
整首诗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人叶绍翁的号是什么?
A. 子华
B. 听雨
C. 大涤
D. 以上皆是
“虎岩月澹迷仙路”中“迷仙路”指的是什么?
A. 迷失的方向
B. 仙人的踪迹
C. 进入仙境的道路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九锁青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束缚
B. 自由的追求
C. 隐士的生活
D. 以上皆是
答案:
叶绍翁的《大涤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然而叶绍翁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疲惫与对自由的渴望,而王维则通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展现了宁静的山林与时光的流逝,二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却各有侧重。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涤山》的诗意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