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涤山》

时间: 2025-04-23 18:19:03

诗句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19:03

原文展示:

大涤山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倦身只欲卧林丘,
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
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
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
碧桃开后更来游。


白话文翻译:

疲倦的身体只想在林丘上休息,
羽衣客知道我的心意,耐心相留。
泉水涓涓流淌,伴着夜雨声,
天风凛凛,四季如秋般冷清。
虎岩的月光淡淡,迷失了仙人之路,
龙洞的云雾深邃,透过别的州郡。
九锁青山其实并不锁住,
碧桃盛开之后,我还会再来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倦身:疲倦的身体。
  • 羽客:指道士或修道之人,常穿羽衣,象征仙人。
  • 泉溜:泉水流淌。
  • 凛凛:形容风寒冷。
  • 虎岩龙洞:山中地名,象征神秘和仙境。
  • 九锁青山:比喻青山有九个锁链,实际上并不被锁住。
  • 碧桃:指桃花,象征春天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羽客”与道教文化相关,反映了古人对修道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九锁青山”则可能与古人对山的崇拜和对自由的渴望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约1120-约1180),字子华,号听雨,南宋诗人,以其古雅清新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隐居大涤山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表达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求。


诗歌鉴赏:

《大涤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以“倦身只欲卧林丘”揭示了他身心疲惫的状态,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安宁。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泉水的涓涓流动与天风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清幽的氛围。

在“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中,诗人通过月光与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似乎在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然而,诗的最后两句“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的向往,青山虽被锁住,但心灵向往的自由与乐趣并未受限,桃花盛开时,他必将再次来此游玩。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大涤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远的情感,叶绍翁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似梦似幻的境界,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身只欲卧林丘:表达了诗人疲惫的状态,渴望在自然中休息。
  • 羽客知心解款留:羽衣客能理解诗人的心意,愿意留住他。
  • 泉溜涓涓中夜雨:描写夜间泉水流淌的声音与雨声的交融。
  • 天风凛凛四时秋:天风冷冽,四季都似乎是秋天的感觉。
  • 虎岩月澹迷仙路:虎岩的月色淡淡,使人迷失了仙人的道路。
  • 龙洞云深透别州:龙洞的云雾深邃,仿佛能穿透远方的州郡。
  • 九锁青山元不锁:青山虽有九道锁,实际上并不被锁住。
  • 碧桃开后更来游:桃花盛开后,诗人还会再来游玩。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泉溜涓涓”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流动,“月澹迷仙路”则赋予了月亮以情感,使其更具意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丘: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 羽客:象征超逸的精神与理想的生活。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时间的流逝。
  • 月光:象征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 青山:象征自然的自由与永恒。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叶绍翁的号是什么? A. 子华
    B. 听雨
    C. 大涤
    D. 以上皆是

  2. “虎岩月澹迷仙路”中“迷仙路”指的是什么? A. 迷失的方向
    B. 仙人的踪迹
    C. 进入仙境的道路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九锁青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束缚
    B. 自由的追求
    C. 隐士的生活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叶绍翁的《大涤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然而叶绍翁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疲惫与对自由的渴望,而王维则通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展现了宁静的山林与时光的流逝,二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却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入门》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涤山》的诗意及其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 其五 九日李氏园次苏盦韵 九日小饮用后山居士韵简转庵 九日登钓台 九日行湖上 九日 九日登高 九日陪两制诸公燕赵氏园亭 九日紫极宫对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秉大公 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霍查 爪字旁的字 驱雷掣电 挨打受气 攴字旁的字 溺器 反文旁的字 自陈 画中有诗 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字旁的字 骠骑 岐周 外感内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