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7:35
送黄才伯内翰出使湖藩便道归省
作者:李学曾 〔明代〕
昨夜奎光透楚天,
使轺新遣凤池仙。
宗藩大义凭谁重,
圣主深仁藉尔宣。
南海到时春酒熟,
北堂欢处彩衣鲜。
编摩紫禁迟班马,
回首梅关早着鞭。
昨夜,星光透过楚地的天空,
派遣的新使者如同凤池的仙人。
宗藩的重大责任,谁来承担呢?
圣主的仁德,仰赖你来宣扬。
南海的春酒到了时节正好,
北堂的欢宴上彩衣鲜艳。
编队前往紫禁城的马队稍显迟缓,
回首梅关,早已开始催促马鞭。
李学曾(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文学成就颇高,擅长诗歌。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常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为主。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对外联系频繁的时期,作者为送别即将出使湖藩的朋友,表达对其的祝福及对国家大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出使大臣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头以“昨夜奎光透楚天”引入,描绘了一个清明的夜晚,恰似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接着,诗中提到“凤池仙”,象征着使者如同仙人般的高尚使命。
“宗藩大义凭谁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义的深切思考,认为出使的重任不可忽视;而“圣主深仁藉尔宣”则强调了皇帝的仁德对国家的影响,寄希望于使者的表现。
后面的描写则转向欢宴与庆祝,南海的春酒和北堂的盛宴,展现出对未来成功的美好期待,诗人在此处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
最后两句“编摩紫禁迟班马,回首梅关早着鞭”象征着出发的迫切感,既有对前路的期待,又流露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深厚。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责任的深思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中提到的“凤池仙”象征什么?
a) 平凡
b) 高尚
c) 失败
答案:b) 高尚
“南海到时春酒熟”暗示了什么?
a) 未来的欢庆
b) 过去的回忆
c) 失落的梦想
答案:a) 未来的欢庆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祝福与期待
c) 失望
答案:b) 祝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