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8:44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我走到石栏边停下,感受到清冷的寒气,无法用言语表达。
水从桥下流过,半是洞里的云雾。
想在年末停留,因而吟诵直到夜深。
在这荡漾的阴影下,绝顶之处,一只大雁也未曾听见。
赵师秀,宋代诗人,字子美,号东篱,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和。
此诗创作于赵师秀游览雁荡山的过程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雁荡宝冠寺》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中透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开头两句“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点明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停下脚步,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情绪,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描绘了水面上的云雾,形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境地,仿佛能听到水流声和感受到山中云雾的缥缈。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诗人在年末时分,想要停留在这优美的景色中,吟诵诗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一雁未曾闻”,则是诗人在这寂静中感受到的孤独,虽然身处美景,却难以与他人分享。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在清冷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命的思考,在孤独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地方立足?
诗中提到的“清寒”指的是什么?
诗人想在什么时间停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