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58
十里青松接翠微,
梵王宫殿白云飞。
钟声出岫客初到,
月色满庭僧未归。
偶有閒情依净土,
竟无尘虑渎天机。
明朝尚有登高兴,
千仞冈头一振衣。
这首诗描绘了天童寺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氛围。十里青松延绵不断,仿佛与青翠的山峦相连;梵王宫殿在白云之中若隐若现。初到的客人听见钟声从山谷中传来,月光洒满庭院,和尚却还未归来。偶尔有些闲情雅趣依偎在这净土之中,完全没有世俗的烦恼和困扰。明天还有登高的兴致,想必在千仞的山冈上振衣而立,心旷神怡。
王应麟,字士升,号思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典雅、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天童寺》是在王应麟游览天童寺时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禅意的感悟。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佛教意境,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天童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与自然、佛教哲学之间的深厚情感。开篇“十里青松接翠微”展现出一幅广袤的自然图景,青松象征着坚韧和永恒,给人以安定感。接着“梵王宫殿白云飞”,将宗教与自然结合,突显出天童寺的神圣与宁静。
“钟声出岫客初到”,钟声的回响不仅是寺庙的象征,也是对来访者心灵的召唤,带来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而“月色满庭僧未归”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月光映照下的庭院显得更加幽美,和尚的缺席似乎让整个场景更添一份神秘。
后两句“偶有闲情依净土,竟无尘虑渎天机”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明朝尚有登高兴,千仞冈头一振衣”则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暗示着造访者在领略自然之美后,内心将更加充实。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比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美学价值。
十里青松接翠微
描述青松延绵不绝,与山峦青翠相接,展现自然的壮丽。
梵王宫殿白云飞
梵王庙宇高耸入云,与白云相映成趣,神圣而宁静。
钟声出岫客初到
钟声从山谷中传出,提醒来访者进入这一宁静的世界。
月色满庭僧未归
月光洒满庭院,和尚尚未归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偶有閒情依净土
在这净土中,偶尔感受到悠闲的情趣,体现一种心灵的超脱。
竟无尘虑渎天机
没有世俗的烦恼,暗示一种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理解。
明朝尚有登高兴
明天还有登高的兴致,预示未来的美好愿景。
千仞冈头一振衣
在高耸的山冈上,振衣而立,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奔放。
整首诗歌以描绘天童寺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对未来希望的向往。诗中蕴含着佛教哲学的智慧,强调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诗中“十里青松接翠微”表达了什么意象?
“钟声出岫客初到”中的“岫”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明朝尚有登高兴”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