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消夏》

时间: 2025-07-28 02:40:44

诗句

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

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

但得心如水,无劳客似蝇。

簿书重叠置,抱膝谢良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2:40:44

消夏

作者: 善泰 〔清代〕

原文展示:

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
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
但得心如水,无劳客似蝇。
簿书重叠置,抱膝谢良朋。

白话文翻译:

哪里才可以躲避酷暑呢?只能在空荡荡的堂屋里像学僧一样静坐。
扫地的风像扫帚一样轻拂,照在墙壁上的月光就像灯光。
只要心境如水般清澈,就不必像那些打扰的蝇虫一样烦扰。
书籍重叠放置,我抱膝静坐,拒绝良朋的来访。

注释:

  • 何地:哪里。
  • :能够,值得。
  • 逃暑:躲避暑热。
  • 空堂:空荡荡的房间。
  • 学僧:指读书的人,通常指僧侣。
  • 扫阶:扫地。
  • 风作帚:风像扫帚一样轻拂。
  • 照壁:墙壁被月光照耀。
  • 月为镫:月光像灯一样明亮。
  • 客似蝇:形容来访者像苍蝇一样令人厌烦。
  • 簿书:书籍。
  • 谢良朋:拒绝友人的来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心如水”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清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可能借鉴了道家哲学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善泰,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雅士重视修身养性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哲学思考,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夏,作者在酷热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清凉环境的向往与对喧嚣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消夏》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夏季酷暑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无处可逃的无奈,但他并未因此沮丧,反而选择了在空堂中静坐,像学僧一样修身养性,这是对浮躁社会的一种反叛。接下来,“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然界的清凉与宁静,风和月光分别象征着自然的恩惠,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外界纷扰的厌倦,拒绝良朋的来访,选择与书籍为伴,反映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喧嚣世俗的反思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诗人对酷暑的感慨,无法逃避的无奈。
    • 第二联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 第三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比外界的打扰更重要,展现了对客人的拒绝。
    • 第四联则通过书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知识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风比作扫帚,月光比作灯,形象生动。
    • 对仗:如“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喧嚣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 风和月光象征自然的清凉,带来心灵的慰藉。
  • 书籍意象: 代表智慧与知识,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来源。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空堂”指什么?
      • A. 空荡的房间
      • B. 拥挤的街道
      • C. 热闹的酒馆
    2. 诗人如何看待来访的朋友?
      • A. 热情欢迎
      • B. 不想见
      • C. 随便应对

答案: 1.A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善泰的《消夏》追求内心宁静形成对照。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环境的感受,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善泰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半儿 天净沙 春 西江月 郭?之得雄渠即贾治中婿 垂杨 壬子冬,薄游顺天,张侯毛氏之兄正卿 宴瑶池 宴瑶池本名八声甘州,乐府八声甘州 贺新郎 题阙 绿头鸭 洞庭怀古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 秋色横空 (本名玉耳坠金环,秋色横空盖前 江梅引 题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荡开头的成语 幾字旁的字 夜寝早起 凸面镜 碎玉零玑 口字旁的字 接连不断 金丹换骨 墨黥 单耳刀的字 予取予夺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贱敛贵出 包含苇的词语有哪些 乡鄙 穴宝盖的字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