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0:50
亭臯危叶乍经霜,
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
方壶残漏下三商。
在高高的亭台上,枯黄的叶子刚刚经历了霜冻,
飞过的惊鸿在长风中悄然落下。
我在高楼上静静等待初升的明月,
而水壶里的水已经快要滴完,时间已过了三更。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惊鸿”一词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出自《红楼梦》的“惊鸿一瞥”。因此,诗中飞鸟的意象也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作者介绍:夏竦,字公道,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著有多首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善于描绘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霜降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首句“亭臯危叶乍经霜”,描绘了秋季的寒意,枯黄的叶子象征着生命的衰退,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接下来的“过尽惊鸿落吹长”,用惊鸿的意象展现了飞逝的美好,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诗人在高楼中静待初月,表明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然而“方壶残漏下三商”则体现了时间的无情,水壶快要滴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生命、时间的感慨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诗词测试:
“亭臯”在诗中指的是:
A. 高高的亭台
B. 低矮的山丘
C. 深邃的湖泊
D. 幽静的花园
“惊鸿”在诗中象征:
A. 美好的事物
B. 生命的脆弱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的思考
“方壶残漏下三商”主要表现的是:
A. 生命的丰盈
B. 时间的短暂
C. 美好的期待
D. 自然的描绘
答案: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