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时间: 2025-04-25 22:00:50

诗句

亭臯危叶乍经霜,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方壶残漏下三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0:50

原文展示:

亭臯危叶乍经霜,
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
方壶残漏下三商。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枯黄的叶子刚刚经历了霜冻,
飞过的惊鸿在长风中悄然落下。
我在高楼上静静等待初升的明月,
而水壶里的水已经快要滴完,时间已过了三更。

注释:

  • 亭臯:指高高的亭台。
  • 危叶:形容枯黄的叶子,显得摇摇欲坠。
  • :刚刚。
  • 惊鸿:指飞鸟,这里形容其轻盈的姿态。
  • :在这里指“在”。
  • 层楼:高楼。
  • 初月:刚升起的月亮。
  • 方壶:指水壶。
  • 残漏:水壶中的水快要滴完。
  • 三商:古代计时单位,三更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大约在凌晨2点到3点之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惊鸿”一词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出自《红楼梦》的“惊鸿一瞥”。因此,诗中飞鸟的意象也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公道,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著有多首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善于描绘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霜降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首句“亭臯危叶乍经霜”,描绘了秋季的寒意,枯黄的叶子象征着生命的衰退,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接下来的“过尽惊鸿落吹长”,用惊鸿的意象展现了飞逝的美好,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诗人在高楼中静待初月,表明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然而“方壶残漏下三商”则体现了时间的无情,水壶快要滴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生命、时间的感慨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亭臯危叶乍经霜:高台上的叶子在霜冻中显得摇摇欲坠,暗示秋冬的来临。
    • 过尽惊鸿落吹长:飞鸟在长风中落下,象征瞬息万变的生命与美好。
    • 间上层楼待初月:诗人在高楼上静静等待明月,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期待。
    • 方壶残漏下三商:水壶中的水已接近滴尽,暗指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惊鸿”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亭台:象征着高处的思考与孤独。
  • 枯叶:代表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无情。
  • 惊鸿:象征美好与瞬息,即便美好也会消逝。
  • 明月:象征希望与未来。
  • 水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亭臯”在诗中指的是: A. 高高的亭台
    B. 低矮的山丘
    C. 深邃的湖泊
    D. 幽静的花园

  2. “惊鸿”在诗中象征: A. 美好的事物
    B. 生命的脆弱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的思考

  3. “方壶残漏下三商”主要表现的是: A. 生命的丰盈
    B. 时间的短暂
    C. 美好的期待
    D. 自然的描绘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和夏竦的这首诗,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夏竦则更强调秋天的凄凉与对时间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提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十一 菩萨蛮 菩萨蛮 元夕后送别长女昭齐 菩萨蛮 造口和辛稼轩 菩萨蛮 跑警报 菩萨蛮四首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秋思 见《林下词选》、蒋重光《昭代词选》 菩萨蛮 留别秋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占工 相貌堂堂 耂字旁的字 流丽 曰字旁的字 俗不可耐 苹风 牙字旁的字 横槊赋诗 咸壤 踏船 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饮血崩心 采字头的字 神籁自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