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道》

时间: 2025-05-02 20:46:22

诗句

闻道诗人咏絮烟,清愁欲拂碧云边。

莲歌阒寂波如削,兰佩轻寒露渐圆。

笔若生花应尽落,扇当长夏已先捐。

红颜一去无消息,怅卧东风十二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22

原文展示:

闻道诗人咏絮烟,清愁欲拂碧云边。
莲歌阒寂波如削,兰佩轻寒露渐圆。
笔若生花应尽落,扇当长夏已先捐。
红颜一去无消息,怅卧东风十二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听闻诗人咏叹的情景,感受到淡淡的忧愁,仿佛想要拂去那碧蓝的云朵。诗中的莲花歌声在寂静的水面上荡漾,仿佛被削去了一般,兰花的佩饰微微冰冷,露水渐渐凝圆。笔似乎在纸上生出了花朵,但最终必将落下;扇子在炎热的夏天里已经被遗弃。红颜离去后再无消息,诗人只能怅然躺卧在东风中,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注释:

  • 闻道:听到道理或诗歌,通常指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 咏絮烟:指咏叹如絮的烟雾,含有柔美的意象。
  • 清愁:清淡的忧愁,形容内心的淡淡哀伤。
  • 莲歌阒寂:莲花的歌声寂静无声。
  • 波如削:水面如同被削平,形容水波的平静。
  • 兰佩:兰花的佩饰,象征高雅与清冷。
  • 笔若生花:比喻写作灵感如生花般涌现,但终究会落下。
  • 怅卧东风:形容诗人静卧在东风中,表达思念与无奈。

典故解析:

  • 清愁: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内心的忧伤和对往事的怀念。
  • 莲歌:莲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歌声隐喻诗人的高尚情操。
  • 兰佩:兰花佩饰象征着优雅的气质,常用于描绘女性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峻,现代诗人,作品常融汇传统与现代,风格清新,情感细腻,擅长表达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往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之际,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闻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清愁、莲歌、兰佩等意象,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诗的开头以“闻道”引入,暗示的是对诗歌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接着,诗人通过“咏絮烟”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柔和而又无形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莲歌的寂静与兰佩的轻寒,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忧愁,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后半部分的“笔若生花应尽落”则表达了创作灵感的流逝,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逝。扇子被遗弃的意象,象征着夏天的炽热与无奈,更添一层失落感。最后一句“红颜一去无消息”则是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诗人已经在东风中静卧了十二年,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意象,更蕴含着对生命、时间、爱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诗人咏絮烟:诗人通过“闻道”引入,表明对诗歌的向往,咏叹如烟的轻柔意象。
  2. 清愁欲拂碧云边:内心的愁苦如同碧蓝的云朵,想要轻轻拂去,显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3. 莲歌阒寂波如削:莲花的歌声在寂静中荡漾,水波柔和如同被削平,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兰佩轻寒露渐圆:兰花的佩饰在清晨的寒露中显得格外清冷,暗示着孤独的美感。
  5. 笔若生花应尽落:创作的灵感如同花朵般绚烂,但最终会消逝,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6. 扇当长夏已先捐:扇子在炎热的夏季中被遗弃,象征着失去与遗忘。
  7. 红颜一去无消息:对往昔情感的怀念,红颜已去,再无音信。
  8. 怅卧东风十二年: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奈与孤独,静卧于东风中,已过去十二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笔若生花”,生动形象地表达灵感的涌现。
  • 拟人:如“清愁欲拂”,使情感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思念,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感悟,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愁:象征内心的忧伤与渴望。
  • 莲歌:象征高洁与孤独。
  • 兰佩:象征优雅与冷清。
  • 东风:象征时光流逝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闻道”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听到诗歌
    B. 道理的理解
    C. 生活的感悟
    D. 自然的声音

  2. 诗中“笔若生花”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灵感的涌现
    B. 书写的艰难
    C. 纸张的美丽
    D. 花儿的凋谢

  3. “怅卧东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与无奈
    C. 冷漠
    D. 满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直接;而《闻道》则通过更细腻的意象展现内心的孤独。
  • 杜甫《登高》:两者皆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但《闻道》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和霁芸二弟新秋感怀之作 登齐云山顶 上马 润州五州日 闰月见九华菊 与雁山车岭建接待僧 与王弼侍者 行者化苔脯 题石勒王见佛图澄画像 颂古十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瞻开头的成语 迷留 尣字旁的字 包含堑的词语有哪些 摇钱树 四壁 洗腆 斤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苏秦 四倒 一言不发 身先士卒 走字旁的字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玄字旁的字 畏开头的成语 骨肉相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