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07
闰月见九华菊
作者: 翁逢龙 〔宋代〕
众草已枯霜,墙阴独自芳。
旋开三四蕊,知为两重阳。
酒恰今朝熟,花多一月香。
又经风雨后,得尔慰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之交的景象。众多草木已经枯萎,唯有墙角的菊花独自开放,散发着芬芳。它在霜降之后,正好盛开了三四朵,想必是因为阳光正好。此时,酒恰好酿熟了,菊花的香气也因多了一个月而更加浓郁。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看到这些花,心中感到一丝慰藉,驱散了内心的凄凉。
本诗提到的“重阳”与“菊花”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在这一天人们会饮酒赏菊,寓意长寿与健康。古人以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常在重阳节时抒发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翁逢龙,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此诗创作于秋冬之际,正值农历闰月,诗人目睹墙角盛开的菊花,感受到自然的韵味与生命的坚韧,因而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
《闰月见九华菊》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而反映内心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众草已枯霜”便营造出一种秋冬换季的氛围,给人以凋零的感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墙阴独自芳”一句,菊花在此时此刻的独自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接下来的“旋开三四蕊”让人感受到尽管环境恶劣,但菊花却在顽强生长,展现出一种不畏寒霜的精神。
诗中“酒恰今朝熟,花多一月香”则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酒的酿熟与菊花的香气相互辉映,显得格外温暖。最后的“又经风雨后,得尔慰凄凉”一语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但在菊花的陪伴下,这份凄凉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安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其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的坚韧、生长与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情感。
诗中“众草已枯霜”主要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酒恰今朝熟”这句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得尔慰凄凉”中“慰”的意思是什么?
这些作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