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石勒王见佛图澄画像》

时间: 2025-05-04 10:42:11

诗句

立地成佛杀人汉,握节当胸更问谁。

莫怪阿师佯瞌睡,要渠回首自知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2:11

原文展示:

立地成佛杀人汉,
握节当胸更问谁。
莫怪阿师佯瞌睡,
要渠回首自知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立刻成佛,却又是一个杀人凶手,心中握着武器却问谁能与我争锋。不要怪我的老师假装睡觉,因为他希望这个人能够回过头来,自己明白自己不是正道。

注释:

  • 立地成佛:指的是瞬间成佛,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个瞬间获得了极高的领悟或觉悟。
  • 杀人汉:指的是杀人犯或凶手。
  • 握节:握着武器,通常是指握住权力或武器。
  • 阿师:指老师或师父。
  • 佯瞌睡:假装睡觉,形容对某种情况的不作为或漠视。
  • :指他,这里指代的正是前文提到的“杀人汉”。

典故解析:

“立地成佛”的说法源自佛教,意指通过某种启迪或顿悟,瞬间达到觉悟的境界。诗中提到的“杀人汉”则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些通过暴力行为获得权力的人物,反映出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演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作品多涉及佛教哲理,语言简练且富有哲思。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性、社会和宗教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批判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权力更迭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对“杀人汉”的描绘,反映出对暴力与权力的思考,同时也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立地成佛”的高尚与“杀人汉”的卑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诗的开头以“立地成佛”引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杀人汉”却让人感到震惊,揭示了表面与实质的巨大反差。诗人用“握节当胸”一语,直指那些拥有权力却行凶作恶之人,质疑其道德底线与自我认知。而“莫怪阿师佯瞌睡”则是对那些对社会黑暗视而不见的人的讽刺,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和对觉悟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暴力与权力的思考,还引导人们反思自身的道德选择与社会责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立地成佛杀人汉:瞬间成佛的同时却是杀人凶手,反映出道德的双重标准。
  2. 握节当胸更问谁:手握武器,自信满满,却又寻找对手,体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3. 莫怪阿师佯瞌睡:对老师的指责,表面上是无奈,实则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4. 要渠回首自知非:希望他能够回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呼唤觉悟。

修辞手法:

  • 对比:用“立地成佛”与“杀人汉”形成强烈对比。
  • 暗喻:将自我认识与社会责任比喻为回首的过程。
  • 反问:通过“更问谁”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暴力与权力的反思,探讨了道德与良知的关系,呼吁人们在面对权力时要有自省与觉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智慧与觉悟,代表理想与追求。
  • 杀人汉:象征着暴力与堕落,代表社会的黑暗面。
  • 握节:象征着权力与控制,反映出人性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立地成佛”指的是什么?

    • A. 瞬间觉悟
    • B. 长期修行
    • C. 对佛教的反思
    • D. 现实中的成就
  2. “握节当胸”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 A. 佛教的法器
    • B. 武器
    • C. 权力
    • D. 道德
  3. 诗中提到的“阿师”是指什么?

    • A. 朋友
    • B. 师父
    • C. 政治家
    • D. 学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比较释宗演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人性与自我反思的探讨,但释宗演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道德批判,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嘉鱼县 彭蠡遇风 雨后小园散步 泊饶州 开春偶题草堂 自松江抵苏州舟中 偈二首 其一 偈二首 偈二首 【双调】寿阳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蠖屈蜗潜 蚂蚁 黄字旁的字 森蔼 厥角稽首 衒鬻 龜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包含嗜的词语有哪些 白日做梦 窝赃 凭轼旁观 火字旁的字 独见之虑 山字旁的字 鸣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