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吏侍罗圭峰考满赴京至良乡以折臂乞归中批》

时间: 2025-05-02 04:00:50

诗句

咫尺论心恨未能,蓟门南望睇空凝。

忧时定复添华发,医国真应属折肱。

归喜冬檐支睡枕,行当霜路蹴层冰。

欲知诸老拳拳意,不减韩翁惜孔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0:50

原文展示

咫尺论心恨未能,
蓟门南望睇空凝。
忧时定复添华发,
医国真应属折肱。
归喜冬檐支睡枕,
行当霜路蹴层冰。
欲知诸老拳拳意,
不减韩翁惜孔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切忧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即使身处咫尺之间,心中却难以沟通,令人心痛。站在蓟门向南眺望,看到的是一片空寂的景象。面对时局的动荡,忧虑之情让我的白发愈加增添,治理国家的重任,真应该由那些有能力的人来承担。归乡的喜悦在冬天的屋檐下得以安眠,行走在霜冻的道路上,脚下踩着的是层层冰霜。想要知道那些老者拳拳之心,依然不减当年韩愈对孔子的敬重和珍惜。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指身边的人或事。
心恨:指内心的怨恨与不满。
蓟门:指古代北京的一个重要关口。
空凝:形容空旷的地方让人感到凝重。
忧时:忧虑时局的变化。
华发:白发,常用来形容年岁渐长。
医国:治理国家,治国安民。
折肱:指因劳累或为国奉献而受伤。
归喜:归乡的快乐。
冬檐:冬天的屋檐,象征温暖与安宁。
霜路:指寒霜覆盖的道路,象征艰难的行程。
诸老:指年长的人们,可能是指有经验的前辈。
拳拳意:形容诚挚的心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费宏,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年代。作者以个人的遭遇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咫尺论心恨未能”,直接表达了作者在与人沟通上的无奈,暗示了他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感和心灵的隔阂。接下来的描写“蓟门南望睇空凝”,则将视野从个人情感扩展到国家的现状,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忧时定复添华发”一句,直白而有力地揭示了作者因忧虑而逐渐衰老的心境,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医国真应属折肱”,则展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强调了治理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描写归乡的喜悦时,作者用“冬檐支睡枕”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和安宁的氛围,似乎在对比前面的忧虑与后面的安宁,显示了心灵的复杂与矛盾。最后一联“欲知诸老拳拳意”,更是通过对比韩愈与孔子的关系,表达了对前辈知识与德行的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咫尺论心恨未能:表达了对身边人或事的怨恨与无奈。
  2. 蓟门南望睇空凝:从蓟门向南眺望,看到一片荒凉,心中感到沉重。
  3. 忧时定复添华发:因忧国忧民而白发渐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苦楚。
  4. 医国真应属折肱:强调国家的治理需要付出努力,甚至是牺牲。
  5. 归喜冬檐支睡枕:归乡的快乐在冬日的温暖中得以体现。
  6. 行当霜路蹴层冰:在寒冷的路上行走,象征着艰难的生活与旅途。
  7. 欲知诸老拳拳意:想要了解那些长者们的真心。
  8. 不减韩翁惜孔丞:对古人情感的敬重和珍惜,呼应了前面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忧时定复添华发”,用白发比喻忧虑的结果。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咫尺:象征着近在咫尺的心灵距离。
  • 华发:象征年龄的增长与忧虑的加深。
  • 冬檐:代表宁静与归属感。
  • 霜路:象征着艰难与困境。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生动的画面,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咫尺论心恨未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怨恨
    • B. 喜悦
    • C. 无奈
  2. “忧时定复添华发”中“华发”指的是什么?

    • A. 白发
    • B. 头发
    • C. 颜色
  3. 诗中提到的“韩翁”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韩愈
    • B. 韩信
    • C. 韩非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费宏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的忧国情怀,都是在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个人情感寄托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哀痛;而费宏则通过个人经历与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传》
  • 《古诗鉴赏辞典》
  • 《费宏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买地词 夜愁曲 冲夜行 惜花 送端上人游天台 杂曲歌辞。壮士行 杂曲歌辞。少年行 相和歌辞。襄阳曲 观花后游慈恩寺 宿南一上人山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正色立朝 己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千载难遇 克字旁的字 舟中敌国 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恐伤雅道 黑言诳语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草开头的成语 悔之无及 接火 廾字旁的字 探汤手烂 元序 败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