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32
借景亭
作者:黄庭坚 〔宋代〕
青神县中得两张,
爱民财力惟恐伤。
二公身安民乃乐,
劝葺城头五月凉。
竹铺不涴吴绫袜,
东西开轩荫清樾。
当官借景不伤民,
恰似凿池取明月。
在青神县得到了两张椅子,
爱护百姓的财力总是小心翼翼。
两位公正的官员安宁,百姓才得以快乐,
他们劝说修建城头亭子,正好适合五月的凉爽。
竹子铺成的地面不沾湿吴绫袜,
东西两侧的窗户开着,阳光透过清澈的树荫。
当官的借景而治,不会伤害百姓,
就像凿池取水映明月一样美好。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苏轼的好友,文学风格受到影响,主张诗歌的清新自然,反对刻意雕琢。
创作背景:
《借景亭》创作于黄庭坚担任官职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心以及通过美化环境来增进民众幸福感的思想。
《借景亭》是一首表达对民众关切与自然美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青神县的美好景象,反映了黄庭坚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官员责任的思考。首联“青神县中得两张”简洁明了,便引出对当下环境的描写。接着,诗人强调“爱民财力惟恐伤”,以此展现出他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后面的描写通过优美的自然意象,如“竹铺不涴吴绫袜”和“东西开轩荫清樾”,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最后,诗人以“当官借景不伤民”总结全诗,表达了官员应通过自然景观的改造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既显示了其政治理想,又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欣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关心百姓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借景亭》是谁的作品?
A. 王维
B. 黄庭坚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吴绫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衣物
C. 一种植物
“当官借景不伤民”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官员应该利用自然环境
B. 官员应该关注民生
C. 官员不应当干预民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在描写自然时,黄庭坚更注重人文与民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借景亭》的诗意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