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6:10
送千之侄西归
京洛东游岁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
梦中助我生池草,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深情厚谊。诗人在京洛与侄子相聚,时光荏苒,初次相逢时的欢喜依然在心头。梦中总是希望能在池边种草,别后又与谁共饮竹林的清酒?诗中的文字承载着对家族的关怀与对女儿的疼爱,仿佛风流的舅舅在安慰他人的心灵。于是,他把自己的诗词格律传给弟弟们,表达出对王谢家族的怀念,似乎无论古今都能引起共鸣。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诗文才华和政治见解而闻名,主张儒学,注重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的侄子千之侄西归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福,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送千之侄西归》是一首充满温情的送别诗。诗中展现了诗人与侄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在京洛游玩的悠闲时光,诗人对相遇的喜悦感慨万千,流露出对亲人的珍视。接下来的梦境描写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梦中种草的意象引发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在别离之后,诗人感到孤独,想起与侄子共饮竹林中的快乐时光,表现出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的重视,他将自己所学的诗词格律传授给弟弟,表明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期望。整首诗在描写亲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了苏辙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友谊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梦中的愿望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王维与苏辙的送别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辙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文化的传承。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