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3:00
冷枕单衣小竹床,
卧闻秋雨滴心凉。
此间本净何须洗,
是病皆空岂有方。
示疾维摩元自在,
放身南岳离思量。
病根欲去真元在,
中夜梦游何有乡。
我躺在小竹床上,只有薄薄的衣物,冷冷的枕头,听着秋雨滴落,心中感到一阵凉意。在这里本来就很干净,何必再去清洗?生病的缘由都是虚空的,怎么能有解决的方法?维摩诘的示现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在在于内心;放下身心,远离南岳的思虑。病根想要去除,真元却依然存在。半夜梦游,何处才是归乡?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长子,苏轼的哥哥。他与弟弟苏轼共同被称为“苏兄弟”,在文学上有重要影响。苏辙的诗词多反映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朴实而富有情感。
《病退》创作于苏辙病重之际,反映了他对生命、疾病和内心世界的思索。在经历身体的虚弱与困扰时,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病退》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冷枕单衣小竹床”瞬间让人感受到寒意与病痛,伴随秋雨的滴落,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诗人在此情境下,反思自己的生病状态,认为“此间本净何须洗”,表现出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淡泊与无所谓。
接下来的“示疾维摩元自在”,则引入了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自在与安宁。维摩诘的存在象征着对病痛的超越,表明即使身体有恙,内心的坚韧与智慧是无可替代的。诗的最后两句“病根欲去真元在,中夜梦游何有乡”,则表达了对内心本真的追寻,强调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与情感,蕴含着对生命的理解与对自我的反省,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探讨了生命中的病痛与内心的自在,强调了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智慧与安宁是最重要的。通过对疾病的反思,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关注与思索。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维摩”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佛教中的大德
C. 一种疾病
D. 诗人的朋友
填空题:诗中“卧闻秋雨滴心__”的下一句是?
判断题:本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悲观态度。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