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54
筠州州宅双莲
作者: 苏辙
录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壮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这首诗描绘了一池红房中盛开的双莲,两个游女在莲花之间轻巧地追逐。镜子中映出这双莲花的美丽,正值盛壮之时,微风吹来,似乎要扶持她们起舞。露水下的花蕊悄然绽放,香气更加浓郁,而霜打过的蓬草稍显老态,却又让人犹豫是否要折下。画工细心描绘,仿佛真实再现了这一幕,院子里挂着几幅生绡的画作。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莲”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清白、高洁,结合“游女”的形象,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其文学成就与兄长齐名,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在筠州任职期间,可能是在闲暇时对周围环境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好景象的欣赏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筠州州宅双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以“红房”、“双莲”为核心意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一池莲花,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生活的象征,呼应着诗中“游女”的轻盈与灵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氛围。
诗的前两句“录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开篇即以生动的场景吸引读者,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画面。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镜中比并新壮后,风际携扶欲舞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表现出莲与游女之间的相互映衬与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青涩而美好的青春回忆。
后面的两句“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则将意境推向了深层次的思考,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露水和霜蓬的对比,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隐喻,表达人生如同花朵一般,短暂而美丽,令人珍惜。
最后一句“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通过画手的努力,将这一美好景象固定下来,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房”象征着什么?
“双莲”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霜蓬”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