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防行》

时间: 2025-05-01 02:54:28

诗句

南州一雨六十日,所至川源皆汎溢。

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

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

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

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

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

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

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28

原文展示

南州一雨六十日,所至川源皆汎溢。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州县下了一场雨,整整六十天,所到之处,河川源头都已泛滥。黄河正值秋水时节,昨夜决口,冲破了陈旧的河堤。河神趁机借助雨师的力量,晚上还未晴天,又开始下雨。听说有一百五十个村庄,田园和房屋都被淹没。我听说大禹治理河流的时候,把河流分为九条,一条河流满了就会把水引到其他河流。河川平坦,地势低洼,水流顺畅,所以没有惊涛骇浪。如今只剩下茫茫的旧址,难以一一细议疏通。三山桥已经损坏,水势向南更加猛烈,所经过的泥沙堆积如山。大梁如今成为陪衬京城的地方,财赋百万用于军备。空谈古人治理水患的事也没有意义,还是要修筑三百里的堤坝。郑州是河的起点,汴京是河的终点,为了准备未来河水上涨的情况。

注释

  • 南州:指南方的州县。
  • 汎溢:泛滥,水流溢出。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 决破:决口,河堤破裂。
  • 河神:指水神,古代人们相信河流有神灵。
  • :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
  • 三山桥:可能是指某座特定的桥。
  • 大梁:指大梁城,现今的开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迎,金朝诗人,以诗歌抒发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尤其对水患的描写颇具深意。

创作背景

《河防行》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诗人在此背景下,结合自身对河流治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水患的忧虑及对治理河流的呼吁。

诗歌鉴赏

《河防行》是一首描绘水患及其治理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诗的开头以“南州一雨六十日”引入,展现了长时间的降雨导致的严重水灾,接着描绘了黄河的决口和泛滥,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诗中提到的“河神”和“雨师”,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也反映了水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比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诗人表达了对当今治水措施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大梁”与“财赋百万”,暗示治理水患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而“高谈泥古不须尔”则是在强调,面对现实的水患,空谈历史治水的教训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最后,诗人提出了修筑堤坝的建议,体现了对未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对水患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现实的紧迫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沉重的情感,诗人传达了对家园安宁的渴望与对治理水患的忧思,使得这首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州一雨六十日:南方地区下了六十天的雨,造成了严重的水灾。
  • 所至川源皆汎溢:所有河流的源头都已经泛滥,描述了泛滥的广泛性。
  • 黄河适及秋水时:黄河正值秋水盈满的时节,暗示了自然循环的规律。
  • 夜来决破陈河堤:夜间河堤决口,突显了灾难的突然性。
  • 河神凭陵雨师借:暗示自然力量的不可控,河神和雨师的结合象征着雨水的肆虐。
  • 传闻一百五十村:通过传闻的方式,强调水灾影响的广泛性。
  • 荡尽田园及庐舍:水灾不仅淹没了田地,还冲毁了房屋,体现了灾难的严重后果。
  •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提及大禹治水的历史,暗示古代治理的智慧。
  • 川平地迥势随弱:描绘了河流的平缓与地势的低洼。
  • 安流是以无惊波:水流平稳,没有惊涛骇浪,表现出安宁的状态。
  • 秪今茫茫馀故迹:如今只剩下旧址,反映出人们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 未易区区议疏辟:治理水患的事情难以简单处理,暗示治理的复杂性。
  • 三山桥坏势益南:桥的损坏使得水势更加向南蔓延。
  • 所过泥沙若山积:泥沙堆积如山,显示了水灾的破坏力。
  • 大梁今世为陪京:大梁如今成为京城的陪衬,暗示历史的变迁。
  • 财赋百万资甲兵:治理水患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力。
  • 高谈泥古不须尔:空谈古代治水的经验并没有实际意义。
  • 且要筑堤三百里:实际行动是关键,必须修筑堤坝以防未来的水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泥沙若山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泥沙的堆积。
  • 拟人:河神与雨师的描绘使自然现象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郑为头,汴为尾”,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灾害与历史治水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安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治水责任的呼唤,展现出一种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 雨水:代表自然的恩赐与灾难的结合。
  • 泥沙:象征着破坏与混乱。
  • :连接的象征,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灾影响了多少个村庄? A. 100
    B. 150
    C. 200

  2. 诗中提到的“大梁”是指什么? A. 一座桥
    B. 一座城池
    C. 一条河流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轻松愉快
    B. 忧愁与责任
    C. 消极与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描写了自然景观的美。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河防行》与《登高》: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前者聚焦于水灾治理,后者则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有忧伤,但关注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金朝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扬州城下赋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母第一百四十一 赠赵神眼 玄潭观和龚宰韵 李制置庭芝第四十九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七 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 哭母大祥 第一百八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盲 豸字旁的字 包含绡的词语有哪些 气冲牛斗 母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福寿康宁 包含判的词语有哪些 秦庭朗镜 用字旁的字 强词夺理 阳复 僧籍 倒八字的字 创业维艰 光度 操奇逐赢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