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40
书县丞旧厅
作者:姚合 〔唐代〕
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半山之上的宫殿,周围的居民则居住在山下。古老的厅堂令人易于沉睡,却也常常做梦。年长的官员言语中多有空谈。雨水淋湿了荒芜的竹林,溪水的沙子堆积在废弃的水渠旁。如今的圣朝治理着外府,都是九天之上的管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42),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仕于陕西,官至县丞。姚合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姚合晚年,时值唐代中期,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诗人以旧厅为背景,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虚浮和自然荒凉的感慨。
《书县丞旧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美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古老的厅堂,借古厅之静谧与老吏之言谈,揭示出官场的虚浮与无奈,令人对官场的现实感到失望。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则描绘了环境的荒凉,雨水的滋润却无法改变竹林的荒废,象征着即便有自然的恩赐,也难以掩盖社会的凋敝。诗的最后一句“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则突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深刻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具有深邃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逐句解析:
“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描绘了一个位于山上的宫殿,周围有居民居住在山下,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格局。
“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通过“古厅”与“老吏”的对比,强调了官场的沉寂与虚浮,古厅易眠,反映出人们在官场中的迷惘。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
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凉,雨水虽滋润了荒竹,但无法改变其荒废的状态,象征着人事的无常与失落。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通过对“圣朝”的赞美,表现了对良治的向往,反映出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环境与官场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治理的渴望,深刻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古厅给人什么印象?
a) 宁静安详
b) 热闹繁忙
c) 破败不堪
d) 充满生机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圣朝”指的是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老吏”代表着年轻的官员。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合的《书县丞旧厅》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均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但姚合更侧重于地方官场的沉寂与荒凉,而杜甫则通过登高感受人生的苍凉与情绪的激荡。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