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成 其二》

时间: 2025-04-25 22:36:17

诗句

讼牒无多公事希,道心已熟壮心微。

晚来吏散闲携杖,步到金山趁月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6:17

偶成 其二

作者: 傅自修 〔宋代〕

原文展示:

讼牒无多公事希,道心已熟壮心微。
晚来吏散闲携杖,步到金山趁月归。

白话文翻译:

诉讼文书不多,公事也少,道心已经成熟,内心却显得微弱。
傍晚时分,官吏们散去,我悠闲地携着拐杖,漫步至金山,趁着月光归去。

注释:

  • 讼牒: 指诉讼文书,涉及法律事务的文件。
  • 公事: 公务,指处理的官方事务。
  • 道心: 指对道理和真理的认识和追求。
  • 晚来: 指黄昏时分。
  • 吏散: 官吏们结束工作,散去。
  • 金山: 可能指金色的山,象征美好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自修,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常以诗歌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多表现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官场生涯的某个阶段,诗人反映了自己在繁忙的公务中对内心修养的追求,表达了对道理的思索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从整体上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讼牒无多公事希”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在处理事务中所感受到的无聊与疲惫。随后“道心已熟壮心微”则揭示出一种内心的矛盾:虽然追求的道理逐渐成熟,内心却感到苍白无力。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晚来吏散闲携杖”描绘了黄昏时分,官吏们结束一天的工作,诗人携杖而行,象征着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步到金山趁月归”则呈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愿景,金山可能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月光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讼牒无多公事希: 暗示作者在官场中的乏味与稀少的公务。
  2. 道心已熟壮心微: 表达了对道理的理解加深,但内心却感到失落。
  3. 晚来吏散闲携杖: 描绘了傍晚的宁静与闲适,诗人放下公事,带着拐杖悠闲行走。
  4. 步到金山趁月归: 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向往,以及在月光照耀下归家的美好情景。

修辞手法:

  • 对仗: 在“讼牒无多公事希”与“晚来吏散闲携杖”中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 意象: “金山”“月”均为象征,分别代表理想的归宿与宁静的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公务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德与内心的矛盾,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 讼牒: 代表繁忙的公务,象征世俗的烦恼。
  • 金山: 象征理想与归宿,预示着追求的目标。
  • 月光: 代表宁静与祥和,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讼牒无多公事希”意为: A. 官场事务繁杂 B. 官场事务稀少 C. 官场生活丰富 D. 官场生活无趣

  2. “道心已熟壮心微”中的“道心”指的是: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道理的理解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名声的执念

  3. 最后一句“步到金山趁月归”中的“金山”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的归宿 C. 劳累的工作 D. 无尽的烦恼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 《静夜思》:同样体现了对宁静氛围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傅自修更注重内心修养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寿王楚山 点绛唇 赵嘉议大尹寿席 点绛唇 为王祝明题画 点绛唇 题孔蕴光女史籍兰诗后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 点绛唇 10月18日京师大风 点绛唇 别四姑后作 点绛唇 二月八日夜泛射渎归作 点绛唇 咏采莲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隳颓 狮子搏兔 包含志的词语有哪些 慌开头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口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禅真 甄进 虎字头的字 糹字旁的字 鹤鸣之叹 光彩溢目 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策名 沃野千里 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至友 殷鉴不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