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2:56
金菊对芙蓉
作者:杨玉衔 〔清代〕
絮帽团峰,波帘织洞,横溪约略阽危。
正僧归路断,樵语烟迷。
凭阑不见红楼影,望故人风雨凄凄。
端阳节近,觞蒲角黍,乡味都非。
独客多在天涯。问东劳西燕,怅怅何之。
话江南梦熟,往事依稀。
已知别后相思苦,更何堪白发频催。
残英仍在,待携尊俎,尚及芳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情感。诗人站在栏杆边,望着远方的景象,心中满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惆怅。他看到远处的景色,却不见昔日的红楼;耳边传来了樵夫的声音,烟雾缭绕,让人迷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即将到来的节日却没有了往日的乡愁味道,身处异乡的他,问候着东边的燕子和西边的劳作,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往事如梦,已成为回忆,而白发的催促更让人感到离别的苦涩。尽管残留的花影依旧,但与友人共饮的时光已经遥不可及,只有在芳香的时节中再次举杯,才能稍稍安慰心灵。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生于文人环境,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特别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节日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气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在变迁中对过往的追忆。
《金菊对芙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节日情绪的深刻渲染,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絮帽团峰,波帘织洞”,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秀美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正僧归路断,樵语烟迷”,则通过对人声和烟雾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凭阑不见红楼影,望故人风雨凄凄”中,诗人站在栏杆旁,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红楼不再,友人已远,使人倍感凄凉。诗中的“端阳节近,觞蒲角黍,乡味都非”,则是对节日的期待与失落,生动地表达了在异乡过节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细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切的乡愁与离别之苦。最后两句“残英仍在,待携尊俎,尚及芳时”,则是对未来的期盼,即使时光流逝,仍希望能与友人共饮,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离别展开,表达了人在节日孤独、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诗中的“残英仍在”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