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时间: 2025-07-31 03:33:55

诗句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3:33:55

原文展示: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李昌符 〔唐代〕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的原野上,烟尘四起,天军再次举起了兵戈。 阴冷的风在傍晚时分变得更加急促,秋天的杀气愈发浓重。 树木凋零,鸟儿栖息在草丛中,河面结冰,道路坚硬。 汾阳之地已无后继之人,羌族和敌寇是否愿意率先和解?

注释:

朔野:北方的原野。 烟尘:战乱的迹象。 天军:指朝廷的军队。 举戈:拿起武器,指准备战斗。 阴风:冷风,常用来形容战场的凄凉。 杀气:战争的气氛。 树尽:树木凋零。 禽栖草:鸟儿栖息在草丛中。 冰坚:冰冻坚硬。 汾阳:地名,古时为军事要地。 继者:继承者,指后继的将领或军队。 羌虏:对羌族和敌寇的蔑称。 肯先和:是否愿意率先和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昌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涉及边塞生活和战争题材,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动荡和军人的艰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和军队的备战状态,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景象,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军队的备战状态。诗中“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直接点明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而“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后两句“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最后一句“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边塞诗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烟尘四起,军队准备战斗。
  2.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3.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边疆的艰苦。
  4.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阴风向晚急”中的“阴风”比喻战争的凄凉气氛。
  • 拟人:“杀气入秋多”中的“杀气”拟人化,形容战争气氛的浓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塞的战争和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景象和军队的备战状态,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野:北方的原野,象征边疆的荒凉。
  • 烟尘:战乱的迹象,象征战争的紧张。
  • 阴风:冷风,象征战争的凄凉。
  • 杀气:战争的气氛,象征战争的残酷。
  • 树尽:树木凋零,象征边疆的艰苦。
  • 冰坚:冰冻坚硬,象征边疆的严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朔野烟尘起”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塞的和平景象 B. 边塞的战争景象 C. 边塞的自然景象 答案:B

  2. “阴风向晚急”中的“阴风”比喻什么? A. 战争的凄凉气氛 B. 自然的冷风 C. 边塞的艰苦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边疆的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李昌符的《书边事》都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昌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边塞诗,有助于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龟堂杂题四首 其三 对酒作 初春 书怀 初冬杂咏 自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 戏作野兴 雨霁 舍北野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所不谈 比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囚犯 雕肝掐肾 筑观 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云突变 溜干二净 系肘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豆字旁的字 真美 衣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七嘴八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