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40:40
德馨何酷烈,同心皆与知。
灵根在何许,暗室毋自欺。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对美德的追求是多么的热切和坚定,大家都应该相知相守。心灵的根本所在又在何处呢?在幽暗的房间里,不要自欺欺人。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灵根”可引申为道家哲学中的“道”或“真我”,强调内心的真实与本真。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内心的探索与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内心的深刻反思,探讨真善美的内涵。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德与真诚的追求。开篇以“德馨何酷烈”引入,展现了美德的强烈与迫切,强调了人们在道德上应有的共识和追求。接着以“灵根在何许”引发思考,质问内心真正的归宿和价值,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识的深刻探索。最后一句“暗室毋自欺”更加深化了主题,提醒人们在追求内心真实的过程中,切忌自我欺骗,反映出诗人对真诚与自省的重视。整首诗通过清淡的意象,构建出一种内心探寻的氛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内心的真实与道德的追求,强调真诚与自省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诗词测试:
“德馨何酷烈”中的“酷烈”意为:
A. 温柔
B. 强烈
C. 平淡
诗中“灵根”主要指:
A. 物质基础
B. 内心真实的品质
C. 外在表现
“暗室毋自欺”意在强调:
A. 自我欺骗是可以的
B. 真诚与自省的重要性
C. 不需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普的诗更侧重于内心对美德和真诚的追求,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都展现了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