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4:46
寄友人
作者:刘得仁 〔唐代〕
风飒沈思眼忽开,
尘埃污得是庸才。
那堪更见巢松鹤,
飞入青云不下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微风轻拂时,突然有了思考与领悟。眼前的纷扰与尘埃让世俗之人显得庸碌不堪,而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那巢中的松鹤,飞入青云之中,再也不愿意下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巢松鹤”中的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长寿与高雅的象征,古人常用鹤来比喻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青云则是指高远的理想与志向,鹤飞入青云,象征着志向的飞升与超脱。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见于《全唐诗》一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清风明月的日子,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思索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出对庸才的蔑视和对高洁志向的向往。
《寄友人》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画面感的意象,表达了对庸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开篇的“风飒沈思眼忽开”,仿佛带我们进入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微风轻拂,令人思绪万千。接着,诗人对“尘埃”的描绘,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扰与困惑,突显了庸才的无能与平庸。最后一句提到的“巢松鹤”,则通过鹤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庸才与志向高远之人之间的差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庸才的否定,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高洁志向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巢松鹤”象征什么?
A. 庸才 B. 高洁志向 C. 世俗烦恼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哪一方面?
A. 对生活的享受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描绘
“风飒沈思眼忽开”中的“沈思”可以理解为?
A. 沉默 B. 深思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刘得仁的《寄友人》中,诗人表达对庸俗生活的否定,而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则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来抒发豪情,二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提供更丰富的背景知识与鉴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