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笔花》

时间: 2025-05-01 04:41:42

诗句

嫩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好于笺墨并分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1:42

原文展示:

吴融的《木笔花》

嫩如新竹管初齐,
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
好于笺墨并分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木笔花的娇嫩,就像刚刚长成的竹管一样,花瓣粉红而轻盈,仿佛可以轻易地携带。谁能和诗人一起靠在栏杆边欣赏呢?这样的花儿更适合在纸上书写和描绘。

注释:

  • :形容花的状态,柔嫩。
  • 新竹管:指新长成的竹子,形容花的纤细和清新。
  • 粉腻:指花的颜色和质感,粉色细腻。
  • 红轻:形容花瓣的颜色鲜艳且轻盈。
  • 偎槛: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亲密的欣赏状态。
  • 笺墨:指书写所用的纸和墨,象征诗人创作的工具。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笺墨”常用来象征诗文创作的媒介,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木笔花》创作于唐代,正值花木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木笔花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渴望有知音共享美景的情感。

诗歌鉴赏:

吴融的《木笔花》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清新的语言,展现了木笔花的生动美感。诗的首句“嫩如新竹管初齐”便以新竹管作比,既突出了花的嫩滑,又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意。接下来的“粉腻红轻样可携”则用细腻的描述勾画出木笔花的颜色与质感,仿佛在呼唤观者去触摸。第三句“谁与诗人偎槛看”,则流露出诗人对欣赏者的渴望,表达出一种孤独的美。最后一句“好于笺墨并分题”,将自然美与诗文创作结合在一起,彰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文艺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嫩如新竹管初齐:比喻花的嫩滑,强调其生机。
  • 粉腻红轻样可携:描绘花的颜色和质感,传达轻盈之美。
  • 谁与诗人偎槛看:表达诗人对伴侣的渴望和孤独感。
  • 好于笺墨并分题:将花与文艺结合,显示创作的灵感来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笔花比作新竹管,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木笔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笔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延续。
  • 竹管:象征清新、坚韧的生命力。
  • 笺墨:象征文人雅士的创作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哪个物体比喻木笔花的嫩滑?
    A. 新竹管
    B. 清水
    C. 细沙

  2. 诗人希望谁与自己一起欣赏花?
    A. 朋友
    B. 知音
    C. 家人

  3. “好于笺墨并分题”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吴融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与内心的情感,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生长变化表达离别的感伤。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宋宫人分嫁北匠 满江红·一霎浮云 草堂 望江南·幽州九日 鲁港 竹枝歌十首 忆秦娥 夔门驿 贾魏公出师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殚谋戮力 农贸市场 己字旁的字 傲慢无礼 醉趣 以一当十 棋逢对手 提土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肥冬瘦年 任情恣性 包含煜的词语有哪些 角崩 八字旁的字 相见恨晚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