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5:18
地迥人烟寂,山盘水势回。
怪松欹岸出,古庙背河开。
晚色催征棹,斜阳恋去桅。
丹徒谁道远,一眺正悠哉。
这片土地偏远,人迹罕至;山峦盘旋,流水回环。
奇松倾斜着伸出岸边,古老的庙宇背靠着河流而建。
黄昏的色彩催促着船只启航,斜阳依依不舍地照在船桅上。
谁说丹徒的路途遥远?一望无际,心情却是如此悠然自得。
“丹徒”是古代地名,指的是江苏省丹徒区,历史上是水路交通的重要节点。此地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尤其是船行其间的风光。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歌、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融入了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游历途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过张王庙》是杨万里的一首风景诗,整体呈现出一种安静而悠闲的气氛。诗的开头“地迥人烟寂”,便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偏远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恬淡感。接着用“山盘水势回”展现了自然的曲折与生机,暗示出人在此地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怪松欹岸出,古庙背河开”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一棵奇特的松树倾斜生长,古庙依偎在河边,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景物,更隐含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晚色催征棹,斜阳恋去桅”两句,随着夕阳的余晖,诗人感到了一种对归程的召唤,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晚色渐浓,船只即将启航,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丹徒谁道远,一眺正悠哉”,则是一种内心的释然与宁静,尽管眼前或许有远道而行的旅程,但心境的悠然自得才是更为重要的。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自得,反映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怪松”象征什么?
“丹徒”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