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5:31
《生查子》
作者:洪适〔宋代〕
八月到盘洲,柳外寒蝉懒。
一掬木犀花,泛泛玻璃盏。
蟾桂十分明,远近秋毫见。
举酒劝嫦娥,长使清光满。
八月来到盘洲,柳树外的寒蝉懒洋洋地叫着。
一捧木犀花,漂浮在玻璃杯里。
明亮的月亮,清晰得连远处的秋毫都能看见。
我举杯劝嫦娥,让她的清辉永满人间。
洪适(约1050年-1122年),字仲明,号潜溪,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浙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人生哲理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中秋时节,作者在盘洲游览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情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清雅情怀和对美的追求。
《生查子》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头两句,“八月到盘洲,柳外寒蝉懒。”以时间和地点引入,既设定了环境,又渲染了氛围。寒蝉的懒叫,传达出一种清冷的秋意,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句子“一掬木犀花,泛泛玻璃盏。”通过具体的物象,进一步营造了诗人的心境。木犀花的清香与玻璃盏的透明,象征着纯净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蟾桂的明亮与秋毫的清晰,使得诗中的夜景更加生动,也暗含了对明月的向往。
最后一句“举酒劝嫦娥,长使清光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敬仰与祝愿,想要将酒杯高举,敬献给象征美丽与孤独的嫦娥,让清光永驻,象征着对美好与永恒的追求。这种情感的升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清雅的情感基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生查子》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蟾桂”指的是什么?
在诗中,诗人举酒劝谁?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对月亮的敬仰与人生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