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2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20:51
烛影摇红 其七 越上霖雨应祷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秋天已到,灯下的花影摇曳,夜深时檐下的影子仿佛在弹琵琶。
越地的美女用青镜洗去红尘的污垢,山中似乎有秦地的眉目妩媚。
金色的茸毛与翠绿的田畴交错。认出城里的阴影,春天在旧地耕耘。
晚上的舂米声应和着,新稻的香气飘散,稀疏的烟雾笼罩林莽。
清脆的磬声在风中响起,海面上芙蓉的香气轻轻袅娜。
阿香的秋梦中传来娇柔的啼声,玉女传递着幽雅的素音。
人驾着梅花船还未渡过。试着在梧桐下聊聊宴席的事。
采菱的曲调别具一格,留取蓬莱的美景,转瞬之间云朵便消散了。
吴文英(约1075-1135),字子华,号华阳,宋代词人,擅长写作婉约派词作。他的词风细腻、情感深邃,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烛影摇红 其七 越上霖雨应祷》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情感。诗人在第一句中以“秋入灯花”引出秋天的到来,灯下的花影摇曳,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又通过“夜深檐影琵琶语”的意象,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和内心的独白。
诗中对“越娥”和“青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越地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对逝去美好的追忆。而“新稻炊香”和“疏烟林莽”的描写,则让读者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农村生活的恬淡。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人驾梅槎未渡”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虽未到达理想的彼岸,但心中却充满希望。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吴文英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启迪。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温柔而细腻。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与丰收有关?
A. 秋入灯花
B. 新稻炊香
C. 采菱别调
D. 清磬风前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越娥”象征着__。
判断题: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