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27:43
过东塾陈先生故居
王兰 〔清代〕
百年不可待,当代失人师。
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
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
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
这百年时光无法等待,而当今却失去了老师。
翻阅留下的书籍,徒然令人感到悲伤。
《礼记》中的“式闾”理应被尊重,讲学之道不必建祠。
宗派之间的纷争如此复杂,究竟还应该归于谁?
作者介绍:王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可推测其身处清代之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作品多反映对教育及师道的重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可能是在王兰对陈先生故居的拜访中,感慨教育的变迁,尤其是对老师和书籍的怀念。诗中表现出对古代教育的尊重与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
《过东塾陈先生故居》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王兰通过对故居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师道精神的怀念与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诗中开篇即提到“百年不可待”,以时间的流逝引入主题,强调了教育传承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当代失人师”,暗示了现今社会对教育的忽视和对老师的尊重缺乏。王兰通过“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表达了对书籍的珍视,以及对老师离世后的深切哀悼。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显示出对古代礼仪和教育的推崇,认为讲学的价值在于知识的传播,而不仅仅是对先贤的崇拜。“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宗派之间的纷争,使得教育的传承面临困境。整首诗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有对现代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兰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尊重和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师道和知识传承的思考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百年不可待”的含义是:
A. 时间可以逆转
B. 时间一去不复返
C. 时间不重要
D. 时间是无限的
诗人对“当代失人师”的态度是:
A. 赞同
B. 失望
C. 漠视
D. 不在乎
“宗派殊纷纠”表达了什么?
A. 社会和谐
B. 知识的传播
C. 文化争执
D. 个人成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故乡、传统与教育的不同理解与感受。陆游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时事的忧虑,而王兰则更关注于教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