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

时间: 2025-04-30 22:31:53

诗句

初阳收久雨,淳祐第三春。

聊与众行乐,稍欣农食新。

俱蒙青帝力,莫问紫姑神。

座上遨头作,流传遍郡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53

原文展示:

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初阳收久雨,淳祐第三春。
聊与众行乐,稍欣农食新。
俱蒙青帝力,莫问紫姑神。
座上遨头作,流传遍郡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刚刚经历了久雨的洗礼,初升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诗人和朋友们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欢聚一堂,享受丰收的乐趣,略微感到对新农作物的欣喜。大家都受到青帝(春天的神灵)的庇佑,没必要去打听紫姑(掌管织女星的神仙)的安排。诗人坐在席上,畅所欲言,所作的诗歌将会广泛流传。

注释:

  • 初阳: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淳祐:指的是淳祐年间,这里用来表明时代背景。
  • 青帝:春天的神灵,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力量。
  • 紫姑:指织女星,常与爱情、织造等相关,诗中表示不必过于关注神灵的安排。
  • 遨头作:意思是自由自在地作诗,表达诗人放松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上元节,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欢乐,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们的欢聚,展现了生活的美好。诗人在经历了春雨的洗礼后,描绘了阳光洒落大地的景象,给人以希望与温暖的感受。诗中提到的“青帝力”不仅是自然的力量,也是人们团聚、享乐的源泉,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感恩。同时,诗人对“紫姑神”的淡然态度,显示了一种对命运的超然与洒脱。整首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阳收久雨”:春天的阳光照耀大地,雨水已经停止,象征着万物复苏。
    • “淳祐第三春”:特指诗人所处的时代,强调春天的重要性。
    • “聊与众行乐”:与朋友们一起聚会,享受春天的乐趣。
    • “稍欣农食新”:对新收获的农作物感到高兴,反映了对生活的满足。
    • “俱蒙青帝力”:大家都受到春天神灵的庇佑。
    • “莫问紫姑神”:无须过于关注神明的安排,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
    • “座上遨头作”:在座位上自由作诗,享受创作的乐趣。
    • “流传遍郡人”:所作的诗歌将会在周围的人中广泛流传。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阳光比作希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拟人:神灵被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用词均衡,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轻松环境中创作的乐趣,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初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青帝:代表春天的生机,象征大自然的力量。
  • 紫姑:体现了人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帝”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灵?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聊与众行乐”中的“聊”有何含义?

    • A. 聊天
    • B. 只是
    • C. 高兴
    • D. 讨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伤
    • B. 期待
    • C. 欢乐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都有浓厚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示孟氏女)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六首 其五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一 叠韵答次珊 浣溪沙(丁亥饯元宵) 浣溪沙 其一 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席履丰厚 矢字旁的字 鹤困鸡群 返邪归正 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牟的词语有哪些 覆餗之患 骨腾肉飞 帷灯匣剑 黔庶 无字旁的字 绾合 禾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角字旁的字 闹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