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6
醉花阴·金铃玉屑嫌非巧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金铃玉屑嫌非巧。生作文鸳小。
西帝也多情,偷取佳名,分付闲花草。
渊明手把谁携酒。羞把簪乌帽。
寄与绮窗人,百种妖娆,不似酴醿好。
金铃和玉屑的装饰品,看似精巧,却不如生动的鸳鸯。
西方的皇帝情意绵绵,窃取了美好的名字,
将它们托付给那些闲散的花草。
陶渊明手中握着谁的酒杯?
羞于把自己的乌帽和簪子相赠。
这份情感寄托给绮丽的窗前人,
百般妖娆的景致,不如那醇厚的酒香好。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词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在词作中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无咎对人生、爱情的感悟时,表达了他对浮华之物的反思与对真情的追求。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多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真实。
这首《醉花阴》通过对金铃玉屑和鸳鸯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华丽表象的否定和对真情实感的追求。开篇即提及金铃玉屑,似乎在说这些华丽的事物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情感,而是表面的装饰,暗含对虚假与浮华的批判。接着,提到西帝的多情,似乎在讽刺那些以名声与名义为重的人。陶渊明作为隐士的象征,意味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则在追问“谁携酒”,反映他对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渴望。
诗的最后,诗人将情感寄托在“绮窗人”身上,虽说百种妖娆,却不如酴醿的醇美,这表达了对真情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强调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才是最珍贵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对浮华表象的批判与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强调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铃玉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真实的情感
B. 浮华的表象
C. 生活的苦涩
D. 自然的美好
“渊明手把谁携酒”中的“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富贵的追求
B. 对真实情感的向往
C. 追求名利
D. 描述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