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源行》

时间: 2025-05-01 05:24:04

诗句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4:04

原文展示: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

白话文翻译:

秦始皇门外有神传的玉璧,方士还说仙人可以找到。向东行进想要亲近羡门,却因蓬莱与沧海的阻隔而无法接近。谁知道平地上也有青云直上的机会,这通常只属于那些逃避世俗的人。关中的日月虽长却空洞无物,花下的山川却能长久地陪伴一个人。自从离开中原后就没有消息,听说胡人的尘土让我感慨过去的时光。是谁让晋国的鼎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我却因为秦城的限制而感到羞愧。人间的万事更加令人怜悯,这个地方当时也只是偶然。为什么汉天子要辛苦地种桃树以求长生不老呢?

注释:

  • 祖龙:指秦始皇。
  • 神传璧:传说中的宝物,象征着神秘和权力。
  • 方士:古代从事炼丹求仙的人。
  • 羡门:传说中的仙人。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关中:指陕西一带,古时为秦国的中心地区。
  • 晋鼎判东西:指晋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 秦城限南北:指秦朝的城墙限制了南北的交通。
  • 汉天子:指汉朝的皇帝。

诗词背景:

汪藻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传说,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权力虚幻的深刻认识。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传说的反思,揭示了人生无常和权力虚幻的主题。诗中“祖龙门外神传璧”和“方士犹言仙可得”描绘了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而“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则表达了这种渴望的无法实现。后文通过对“平地有青云”和“关中日月空千古”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偶然性和虚无。最后,诗人通过对汉天子种桃求长年的讽刺,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无常和权力虚幻的主题。

诗词解析:

  •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描绘了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方士的虚妄承诺。
  •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表达了这种渴望的无法实现,蓬莱仙山的遥远和不可及。
  •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通过“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暗示了人生的偶然性和虚无。
  • “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对比了时间的空洞和自然的永恒,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恒久。
  •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批判。
  •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总结了人生的无常和偶然性。
  •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通过对汉天子种桃求长年的讽刺,强化了人生无常和权力虚幻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祖龙:象征着权力和神秘。
  • 神传璧:象征着宝物和神秘。
  • 方士:象征着虚妄和欺骗。
  • 羡门:象征着仙境和不可及。
  • 蓬莱:象征着仙山和遥远。
  • 青云:象征着高官显爵和偶然性。
  • 关中日月:象征着时间的空洞和虚无。
  • 花下山川: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恒久。
  • 晋鼎判东西:象征着分裂和混乱。
  • 秦城限南北:象征着限制和阻碍。
  • 汉天子种桃: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和无奈。

互动学习:

  1. 诗中“祖龙门外神传璧”中的“祖龙”指的是谁? A. 汉武帝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答案:B

  2. 诗中“东行欲与羡门亲”中的“羡门”是指什么? A. 仙人 B. 宝物 C. 城门 D. 山门 答案:A

  3. 诗中“那知平地有青云”中的“青云”比喻什么? A. 高官显爵 B. 仙境 C. 宝物 D. 山川 答案:A

  4. 诗中“关中日月空千古”中的“关中”指的是哪里? A. 陕西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答案:A

  5. 诗中“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中的“汉天子”指的是谁? A. 汉武帝 B. 汉高祖 C. 汉光武帝 D. 汉文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汪藻《桃源行》:两者都通过对自然和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 杜甫《登高》与汪藻《桃源行》:两者都通过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藻的《桃源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
  • 《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愁(强戏为吴体)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梅雨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巴山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送贾阁老出汝州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浪子回头金不换 牙轮 印匙 風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牡檕 足字旁的字 七去 匕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秋律 钩元提要 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工雷斧 疼心泣血 头撞南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