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即事》

时间: 2025-05-04 03:20:43

诗句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43

原文展示:

即事 汪藻 〔宋代〕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白话文翻译:

燕子带着小燕子在夏天深处呢喃,庭院里的绿槐树下阴影不多。 西窗下一场雨无人知晓,芭蕉叶展开了数尺宽的心。

注释:

  • 将雏:带着小鸟。
  • 语夏深:在夏天深处呢喃。
  • 不多阴:阴影不多,指阳光直射。
  • 西窗一雨:西窗下的一场雨。
  • 展尽:完全展开。
  • 数尺心:指芭蕉叶展开的宽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号竹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即事》描绘了夏日庭院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生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汪藻闲居时所作,通过观察庭院中的燕子、槐树、雨和芭蕉,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庭院中的一系列景象,通过燕子、槐树、雨和芭蕉的意象,传达出夏日的宁静与生机。首句“燕子将雏语夏深”,以燕子的呢喃声点出夏日的深沉,同时暗示了生命的活力。次句“绿槐庭院不多阴”,用槐树的阴影不多来表现夏日的阳光直射,营造出一种明亮的氛围。后两句“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则通过雨和芭蕉的意象,展现了夏日的清凉与生机,芭蕉叶的展开象征着自然的舒展与宽广。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子将雏语夏深:燕子带着小燕子在夏天深处呢喃,描绘了燕子的生活状态,同时点出夏日的深沉。
  2. 绿槐庭院不多阴:庭院里的绿槐树下阴影不多,表现了夏日的阳光直射,营造出明亮的氛围。
  3. 西窗一雨无人见:西窗下的一场雨无人知晓,通过雨的意象增添了夏日的清凉感。
  4. 展尽芭蕉数尺心:芭蕉叶完全展开了数尺宽的心,象征着自然的舒展与宽广。

修辞手法:

  • 拟人:“燕子将雏语夏深”中的“语”字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生动感。
  • 象征:芭蕉叶的展开象征着自然的舒展与宽广,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了抽象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庭院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诗中的燕子、槐树、雨和芭蕉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夏日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家庭的温馨。
  • 绿槐:代表夏日的阳光和生机。
  • 雨:增添了夏日的清凉感和神秘感。
  • 芭蕉:象征着自然的舒展与宽广,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子在做什么? A. 飞翔 B. 筑巢 C. 带着小燕子呢喃 D. 觅食
  2. “绿槐庭院不多阴”中的“不多阴”指的是什么? A. 阴影很多 B. 阴影不多 C. 阳光不强烈 D. 阳光直射
  3. 诗中的“展尽芭蕉数尺心”表达了什么? A. 芭蕉叶很小 B. 芭蕉叶很大 C. 芭蕉叶很宽 D. 芭蕉叶很窄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通过描绘小池边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杨万里的《小池》相比,汪藻的《即事》更加注重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杨万里的《小池》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
  •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汪藻的《即事》更加注重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孙捡正德操龙图出知镇江二首 过横山塔下 和吴监丞景雪中湖上访梅四首 其四 和马公弼雪 过弋阳观竞渡 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 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郡圃杏花二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捐金沉珠 查拿 遁迹黄冠 包含劳的词语有哪些 重温旧业 包含节的成语 取名致官 排合 同内 心浮气粗 山字旁的字 包含谈的词语有哪些 进德脩业 包含绳的成语 绞丝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霍然而愈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