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52
浪淘沙
作者:周邦彦 〔宋代〕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
装点尽秋色。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凝思又把阑干拍。
秋风萧瑟,万千的树叶像在争战一样,露水凝结在草尖上,雁群飞过沙碛。细细的草和烟雾间依然是绿色,远处的山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碧蓝。隐约可见云边的新月洁白如玉,映照着千家万户的帘幕,远处传来几声笛音,似乎是从哪一座楼中传来。
秋色装点了一切,我的思绪也如这秋色般沉静。旅途的忧伤无声无息地消散。念珠在水边轻轻摇曳,依然让人感到悲伤,更何况我还是个天涯游子。
回忆起年轻时的歌酒,那时的足迹如今已成往事。岁月易逝,衣服宽松而心中却充满懊恼,心肠变得狭窄。飞散的风流人物已难再见,蓝桥的约定却因路途阻隔而感到遗憾。
马蹄声响起,穿过旧巷,仍旧在嘶鸣。叹息往事一一令人伤感,远望无际的天空。凝思间,我又在栏杆上轻轻拍打。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其作品风格清丽,情感深厚,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
《浪淘沙》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正值个人经历的感悟与对往事的怀念交织之时。诗中体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年时代的追忆,反映了他对人生与旅途的思考。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开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纷飞、雁阵南归,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清新之感。周邦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秋日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词中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恰如其分地捕捉了秋天的色彩变化。
随着词意的深入,作者的情感渐渐流露出来。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念珠在水边的摇曳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伤感。周邦彦巧妙地用“岁华易老,衣带宽”的自谦,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轻岁月的怀念,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感伤与哲思。
最后,作者通过“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总结了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深刻怀念以及对未来旅途的迷茫。在优美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中,《浪淘沙》展现了周邦彦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风格。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
秋风吹动,树叶纷飞,露水在草尖凝结,雁阵飞越沙地。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细草与烟雾间的绿色依然存在,远山在傍晚的阳光下愈加清晰碧绿。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隐约见到云边的新月,洁白如玉。
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
月光照耀着千家万户的帘幕,远处传来几声笛音,似乎从某座楼中传出。
装点尽秋色。脉脉。
秋色装点了一切,温柔的情感流露出对景致的深情。
旅情暗自消释。
旅途的思绪无声无息地消散。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念珠在水边轻轻摇曳,依然让人感到悲伤,何况我是远方的游子。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回忆起年轻时的歌舞与酒宴,那时的足迹如今已成往事。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岁月易逝,衣服变得宽松,而心中却充满了懊恼,心肠变得狭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
飞散的风流人物难以再见,蓝桥的约定却因路途而感到遗憾。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马蹄声响起,穿过旧巷,仍旧在嘶鸣。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叹息往事令人伤感,远望无际的天空。
凝思又把阑干拍。
思绪凝聚,又在栏杆上轻轻拍打。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与感伤。
选择题:《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周邦彦
C. 苏轼
D. 杜甫
填空题:“岁华易老,衣带宽,___心肠终窄。”
判断题:诗中“念珠”象征着快乐的回忆。(对/错)
《水调歌头》(苏轼)
描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虞美人》(李煜)
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浪淘沙》与《水调歌头》对比
《浪淘沙》通过自然景色描写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细腻的情感;而《水调歌头》则是通过月亮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