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寿湖南管仓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7:24:59

诗句

平籴虑国深,公囷匪邦积。

自古斯有年,寖远失初意。

今年出缗钱,乐岁怨狼戾。

此法竟施行,农民等蒙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4:59

原文展示:

寿湖南管仓五首 其三 廖行之 〔宋代〕

平籴虑国深,公囷匪邦积。 自古斯有年,寖远失初意。 今年出缗钱,乐岁怨狼戾。 此法竟施行,农民等蒙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平籴(国家收购粮食)考虑国家深远,公家仓库并非国家积累。自古以来就有丰收年,但渐渐远离了最初的意图。今年发放了缗钱(古代货币单位),却让丰收的年景怨声载道。这个政策竟然得以实施,农民们也因此得到了实惠。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籴:国家收购粮食。
  • 公囷:公家的仓库。
  • 匪邦积:并非国家的积累。
  • 寖远:渐渐远离。
  •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指一定数量的钱。
  • 狼戾:怨声载道。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国家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观察到国家政策实施后,农民生活的变化,以及政策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后所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国家政策初衷与实际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平籴虑国深”一句,表明国家收购粮食的初衷是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但“公囷匪邦积”则暗示这些粮食并未真正用于国家积累。后文通过“今年出缗钱,乐岁怨狼戾”反映了政策实施后,丰收年景却带来了怨声载道,这与政策初衷相悖。最后“此法竟施行,农民等蒙惠”则指出尽管政策初衷与实际效果有差距,农民仍从中得到了实惠,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政策的复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籴虑国深,公囷匪邦积。”:国家收购粮食考虑深远,但公家仓库并非国家积累。
  2. “自古斯有年,寖远失初意。”:自古以来就有丰收年,但渐渐远离了最初的意图。
  3. “今年出缗钱,乐岁怨狼戾。”:今年发放了缗钱,却让丰收的年景怨声载道。
  4. “此法竟施行,农民等蒙惠。”:这个政策竟然得以实施,农民们也因此得到了实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政策初衷与实际效果,突出了政策的复杂性。
  • 拟人:“乐岁怨狼戾”将丰收年景拟人化,表达了怨声载道的情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国家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和对政策实施的复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籴:国家收购粮食的意象,代表国家政策。
  • 公囷:公家仓库的意象,代表国家积累。
  •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的意象,代表经济政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籴”指的是什么? A. 国家收购粮食 B. 国家出售粮食 C. 农民出售粮食 D. 农民收购粮食 答案:A

  2. “公囷匪邦积”中的“匪”是什么意思? A. 不是 B. 非常 C. 很多 D. 很少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缗钱”是指什么? A. 古代货币单位 B. 现代货币单位 C. 古代粮食单位 D. 现代粮食单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李绅: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诗词对比:

  • 《悯农》李绅 vs 《寿湖南管仓五首 其三》廖行之:两者都关注农民生活,但李绅的诗更多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关注国家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农业史》:了解宋代农业政策和农民生活的背景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旅寓 重阳日有作 送友人入关 山中寄诗友 赠老僧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登石壁禅师水阁有作 秋日旅舍卧病呈所知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送友人游南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活不活,死不死 当结尾的成语 膝下荒凉 骄倨 靣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事事躬亲 隹字旁的字 乒乒乓乓 考见 忘年之交 邑字旁的字 桑苎翁 一锅煮 经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